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就算贪恋一枝草,也还要再来轮回

道证法师  2014/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就算贪恋一枝草,也还要再来轮回

一、那蜈蚣呢?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没有摔伤啊?!

有一天,我的恩师和大众去出坡,到野外做工作。她把斗笠放在地上,有一只蜈蚣竟然爬到斗笠里面藏匿起来。当时我的恩师还不知道,要戴斗笠之前必须要敲敲打打再戴,她一戴上就被蜈蚣咬了一下,不但又红又痛,而且整个头都肿起来!但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执事工作,虽然伤口很痛,也得忍耐去做。后来痛到站不稳了,就去向老和尚报告。

老和尚完全没有问她到底伤口如何,是不是要紧,只有问:“那蜈蚣呢?”我的恩师回答说:“当时被咬到,一痛,还没看清楚就把斗笠丢了!”老和尚说:“那蜈蚣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没有摔伤啊?!”  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老和尚对弟子受伤这么没有关怀心呢?实在讲,老和尚对真正要修行的弟子,是照顾弟子的起心动念,和法身慧命,胜过照顾身体。 

二、你想要什么样的身体?

因为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一定是随时都有身体的,只是每一生换的身体不一样而已:有时候是用“人”的身体,有时候换成“动物”的身体,变成猪啊、牛啊,甚至变蚂蚁,甚至变成饿鬼的身体。身体是一定会存在,会有的,只是好坏大小不一样罢了!决定我们要有哪一种身体,主要是由我们的心念决定。临终一念生气,就会换到地狱痛苦的身体,一念念佛,也可以换来佛的金色身。 

我们平常只会照顾身体、执着身体,反而不知道该照顾我们的起心动念!老和尚很慈悲,提醒弟子,即使是被蜈蚣咬到,忽然间很痛苦的时候,也要保持慈悲的心,照顾蜈蚣,不是照顾自己、怜惜自己。 

当我们能够发出对众生慈悲的心,当下一念就不会感觉自己有痛苦,就等于由我们的“身见”执着中走出来,得到自在解脱。

三、就算贪恋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

有一天,我的恩师跟随老和尚到后山经行,忽然间看到一些很美的花草,恩师就说:“等一下!我去拿剪刀把花剪下来插水瓶供佛。”老和尚就说:“这些花草长在这儿,本来就是供养十方佛,哪有需要‘你’去剪来插水瓶才叫做供佛?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贪恋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

老和尚对世间的一枝草、一朵花,都是发广大的供养心,供养十方佛。在老和尚的眼中,每一枝草都是佛的提醒,提醒他放下内心的贪嗔痴,不要再来轮回。 

一枝草,会用的人,用来提醒念佛往生西方;不会用的人,就用来贪爱,争取去轮回。 

对老和尚来说,每一个境界都是使他觉醒的。所以说,会用功的人,好坏的境界都可以生智慧,不会用功的人,处处都会生起贪嗔痴。 

四、水蜜桃给谁吃才“不可惜”?

老和尚在山洞修行打坐八年中间,时常都有猴子会送水果去供养他,猴子的手一次只能拿一颗水果,如果送十颗水果,就表示猴子很辛苦,来来回回走了十趟,所以老和尚一直对猴子很有感恩的心。 

有一天,有人送很大的水蜜桃去供养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说要送给猴子吃。弟子一看,是这么大的水蜜桃,竟然要送给猴子吃,就问老和尚说:“这,送猴子吃会不会太可惜了?”老和尚就问他说:“不然给你吃,会不会可惜?”

是啊!“给猴子吃是不是太可惜”,这一句话一说出来就表示,我们的心对众生并没有平等慈悲。好的东西自己用都不会觉得可惜,如果要送给别人,或是送给小动物就觉得很可惜。一块很好的饼干送给蚂蚁吃,也觉得很可惜,舍不得。事实上,我们是不是比一只猴子更虔诚呢?猴子当时供养老和尚的虔诚,我们未必跟得上它!尤其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时常是自私、为自己,舍不得布施,不肯舍己为人,这真是值得惭愧,不值得供养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最近几年来,身边发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学深深地感到,...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舍」这个字是很难的

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么东西,我...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

因果——最平等、公正的法律

佛教的因果学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因果的...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经常食肉者智商会下降

经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是近来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

四个不同时期的素食体验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

【推荐】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种种法...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

印光大师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本文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卷四) 悲哉众生!从无始...

吃亏是福,有着深刻的哲理在其中

俗话说,人生有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一瓣心香供耆德:记圆拙老和尚二三事

【故事一:一生的积蓄全部用于印经】 圆拙法师身上的钱...

人要自己行走才会真正成长

朋友老丁送儿子去省城上大学,按理说要第二天才能回来...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海涛法师《认识命运的主人》

利用今天的机会来跟各位讲个题目,叫:「关怀生命」,...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