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真正的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

嘎玛仁波切  2015/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正的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

2500多年来,佛陀一直提倡佛弟子要去积极传播佛法,因为仅凭世俗教育,很难让人的身口意真正向善改善。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本科毕业、硕士生、博士生、MBA、EMBA等等,有的还到处花钱去学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盛行,学习“人之初,性本善”。看到老人跌倒了要去把他扶起来;如果你是医生,不能赚病人太多钱等等道德论理课,这些道理难道不是做小孩儿的时候就要学好的吗?现在一把年纪了,所谓的成功人士们反倒是热衷于补习这些非常基础的社会道德教育。

“多做一点善事,不要把自己得来的钱财浪费掉,要诚实守信……”这些就是大人们拿来教育小孩儿的。比如家里吃的、喝的多了,你不要浪费,可以送给需要帮助的人,送给同学和朋友。人们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中一点点长大的,但长大成人之后,却还不如小孩子懂事。可见,世俗教育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只有殊胜的佛法教育,才能真正触及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发自内心去改变。原因是什么呢?让你懂得了反省。

世俗教育,一般都是叫你往外去看,去争、去拼,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告诉你:“使劲儿往前冲,不能当第一就当第二,能当第二就别拿第三,最好是前十名。”几乎家家都在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没几个父母会告诉孩子,“只要你的道德品质好,只要你能积德行善,读书不一定要读到前十名,努力就好。”父母也很希望孩子拥有高尚的品德,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会热衷于教育孩子怎么去贪、怎么去嗔恨、怎么嫉妒别人等等。

比如“不能吃亏了,能多拿就多拿;同学拿了第一,你下次要想想怎么才能超过他,拿到第一。”教孩子多拿多占就是在教他们贪,“看人家孩子多好啊,你要想想怎么超过他”就是在教孩子嫉妒他人。就这样,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得心理畸形,加上整个社会道德逐渐缺失,想从世俗教育中竖立坚实的道德基础,并不容易。

在藏区,或是其他全民信教的地方,比如不丹、欧洲等地,因为有宗教信仰,从小就被灌输虔诚的宗教教育,哪怕他并不能全部遵守,起码是从小拿着、念着经书长大的。佛经也好,圣经也罢,在人们的大脑里逐渐留下了根深蒂固的信仰烙印。比如佛教徒的心目中,因果观念就深入人心。有些地区民间信仰盛行,像国内的福建人、广东人就好一点,起码知道“抬头三尺有神明”这个概念,就算很多时候他不一定很虔诚,但起码会有一点点道德的标准,心有敬畏,而这些在很多地方是严重缺失的。

佛法,是要我们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反观内心世界,善护念身口意,从而弃恶行善,自净其意,如此才能真正越变越好。这种教育在任何社会教育的学科里是找不到的。有些教社会学、心理学的老师,其实自己的心理乱得一塌糊涂,需要找别人辅导他的心理。原因是什么?他不是根深蒂固地对他讲的内容有信仰,他是把那些当做一种学问在研究。

包括所谓的婚恋专家,大部分自己的婚姻也是失败的,我认识好几个都是离了三次婚的,被人称为婚恋专家,自己的人品却差得龌龊不堪,还到处跟别人讲道德伦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人讲得出来,自己却做不到;修行人是自己讲得出来,还能做到,最起码能做到一大半。这就是修行人与学者的差别,学者可以一天到晚滔滔不绝地说,说得比谁都好听,实则沦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伟大的佛陀,不只是自己明白了深奥圣妙的佛法,更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做弟子身口意的楷模,通过言教、证教让佛教伟大的教义得以传承,广弘兴盛。我们学佛,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认识命运的主人》

利用今天的机会来跟各位讲个题目,叫:「关怀生命」,...

击败他人千次,不如击败自己一次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改过确实对一个人的...

不占用时间的修行方法

作为一个修行人,内心应该时时不放逸,做任何事情,包...

想解脱成佛要过三个关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学佛修行最基本的几个道理。因为现在...

海涛法师《修行备忘录》

一 1.凡夫之人对身体和相貌,不论对自己,或异性,都...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饮酒之过患

世尊曾经亲口说过:十分酷爱饮酒者,于自与他皆无利,...

苏东坡泣泪谏言:我哀篮中蛤

《我哀蓝中蛤》 宋苏东坡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

高处不胜寒

现代的都市都是靠高楼来代表它的雄伟壮观,现代人也都...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佛教妇女的故事

一、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 圣像金容 家家供奉: 大乘妙...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吃素十大好处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

宣化上人:多退初心

人有时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

发了菩提心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问: 发了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