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2015/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太虚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主张改革僧制,培育僧才,提倡人间佛教;他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佛学论著,是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先驱,被尊称为“人间佛教导师”。

弘一和太虚生活于近代世界动荡不安、中国佛教积弊丛生之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两位大师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兴教救国的道路。尽管他们最早于何时、因何因缘相识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两位大师总是惺惺相惜、互相支持。从20世纪早期太虚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开始,弘一就给予了诸多理解和支持,而在戒律重建、僧伽教育等方面,两人又存在诸多契合点。

早在1927年,弘一在杭州闭关期间,就曾写信给自己以前的老师蔡元培等人,主张佛教改革,整顿“僧众之事”,解决当时佛教界存在的问题,并力荐太虚“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商酌“一切规划”。在信中,他称赞太虚“英年有为,胆识过人”,且“久负改革僧制之弘愿”,特别“富于新思想”,是“最为适当”之人选,有利于“尽力提倡新派(即人间佛教)”。弘一写此信时,正是太虚忙于国内外奔波,上下力倡人间佛教最烈之时。由此可见弘一对太虚的人间佛教运动的真诚支持。

弘一还通过音乐倡扬人间佛教思想。由弘一谱曲、太虚撰词的《三宝歌》,即是两位大师精彩的合作,可谓悲心才华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据印顺《太虚法师年谱》载:“(太虚)大师作三宝歌,时弘一住南寺,为之作谱。其歌曲颇为流行。”时值弘一年届50,太虚特别为此作偈相赠:“圣教照心,佛律严身。内外清静,菩提之因。”过了10年,到弘一60岁生日之时,太虚又重书此偈相赠。

弘一还时常鼓励其他的有为法师继承和弘扬人间佛教。比如:1931年,弘一在给芝峰的信中,鼓励芝峰“专力于学问及撰述之业”,走“优于学问”之路,希冀他能优于人间佛教思想和知识,“能继续虚大师,弘宣大法”。

人间佛教的传承和发扬,不仅体现了佛教“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佛教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贴近民生、与时俱进的时代色彩。所以太虚倡导戒律的重建,主张以维护佛教发展为原则,对其中不合时宜的戒律应及时废弃。

无独有偶,弘一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曾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主张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戒律也应该更新。他为佛教戒律的弘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正符合人间佛教“契理契机”的原则,同时也为太虚人间佛教戒律的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弘一针对近代佛教戒律松弛、毗尼不净、教界价值失范等现象,契理契机,提倡在家律仪,他编订的《南山律在家居士备览略篇》一书,以及《五戒持犯表》、《八戒略义》等在家律学文章,为在家居士能够与时代相适应地持律守戒提出了种种方便,正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佛教的振兴首先是佛教教育的振兴。佛教之衰弱,律事之不兴,原因在于僧才匮乏,后继少人。对此,两位大师都认为培育僧才乃振兴佛教第一要务。

弘一为培养弘律僧才,于1933年5月在泉州创办了南山律学苑,并亲自撰写《南山律苑住众学律发愿文》,以“肩荷南山一宗,高树律幢,广传世间”为宗旨,讲课“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固定地址”,并分别于厦门、泉州诸寺院宣讲弘律,推动了僧伽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僧才。

与此同时,太虚面对近代佛教风雨飘摇,也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所以他一生以建僧为务。基于此宗旨,太虚亲手创建或参与创建了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闽南佛学院等学校。他在1927年担任闽南佛学院院长一职的时候,为了培养合格僧才,对闽南佛学院加以整顿。一方面,“仿照丛林制度,组织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之学院”,并制定了四级僧教育制的僧学方案。另一方面,仿照学校课程制度,设置了佛学、国文、外文、数学、哲学、历史、地理、教育、艺术、体育、劳动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无一不是围绕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目标而进行的。

1929年,闽南佛学院接纳弘一的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其更加完善。诚如王仲尧先生所说:“太虚大师固然是一个传奇性天才,因学佛得悟而才情纵横,于佛学、哲学、艺术等几无不通,但未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设计现代教育之课程体系非其所长,此亦不必讳言。弘一大师曾留学日本,当时的日本正经历明治维新以后的‘全盘西化’时代,社会各领域对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无不大力引进,为我所用。弘一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乃至教务程序,皆曾亲历,比较熟悉,也属自然之事。于是在共同思想的基础上,怀着共同的理想,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不但体现新的佛教教育理念,亦方便教学实践需要。”

太虚给予弘一极高的评价:“他(弘一)对于佛教教育之提倡,其历史有非常之远,其为法为人的广大心于现在僧伽中实为难得。”“弘一律师在中国僧伽中可说是持戒第一;其道德与品格为全国无论识者不识者一致钦仰,为现代中国僧伽之模范者,这是我们表示不胜欢迎的。”

两位大师勇猛精进,严持戒行,互相勉励。回顾弘一与太虚的惺惺相惜、相互理解和支持,重温两位高僧的硕德懿行,依然令人倍受鼓舞,深受教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三车和尚-窥基大师

一天小厮忽报说玄奘法师登门化缘,尉迟宗将军忙迎进玄...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点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能像弘一法师、慈舟...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真正的自由-圣严法师与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的对话

日期: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地点:法鼓山台北安和...

东林圣贤往生画传

一、东林莲社,高贤云集 在庐山东林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位皇帝

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 禅师!您平常用功...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受他人欺侮时,应当生欢喜心

佛又对须菩提说:善男善女受持、读诵本经,如果被人轻...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红薯的保健与妙用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

如何释怀过往的痛苦

问: 对过往的痛苦,内心总无法释怀,该怎么办? 索达...

【推荐】大悲咒注音版

大悲咒注音文字版...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素食护地球

《增一阿含经》云: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