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大安法师  2015/04/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慈父弥陀,数数亲觐,可以永年,况乃却病。”(《西方确指》)

这八句偈颂讲得非常直白。看过去好像没什么,仔细思惟,这里面包含着佛教甚深的义理和心性上甚深的利益。

那么从这段开示来看,耳之可能是一个性情上比较懈怠、放逸的人。根据这个来加以对治——“勤则不病”。一个人要勤劳,勤奋,勤苦,精勤。无论是世间的事业还是出世间的道业,都要勤奋。这个勤奋在六度里面就称为精进波罗蜜。那一个人在世间,他能够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去做,遇到事情都能够动脑筋去想,身心都很勤快勤劳,他身心的各个部分——五脏六腑、大脑的神经细胞,都能够活跃,他就调动了人潜在的免疫系统,就能不生病。反之,不勤奋、不勤劳就容易生病。我们看现代人,虽然好像物质生活比古代提高了很多,但是为什么病这么多呢?现在你要到医院去——现在最跑火、生意最好的就是医院——医院盖多高的楼还是人满为患,病人特别多。

这里面跟不勤有关系,现代人都容易放逸。比如现在发明的一些东西,都是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大家都喜欢去买汽车,一个长期开车的人他容易生病。不愿走路的人,一出门就想坐车;一上楼也不爬楼梯,就上电梯:这些都容易导致疾病。一般的是身体动、心静,这个人身体会比较好。但现在的情况是身体不动——坐沙发、坐汽车、坐电梯,身体很舒服;但是心很乱,心乱想,正好相反。这就导致种种的疾病,尤其是心理上的疾病。

不勤则病,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国上古的古圣先贤都很了解勤奋跟放逸的利害关系。大家注意看《尚书》,其中有一篇叫《无逸》。这是周公写的,周公辅佐成王——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武王比较早去世,成王还很小。周公辅佐他,等到成王长大成人就即天子位。周公是他的叔父,就恐怕他年轻耽逸,放逸享乐,所以就作这一篇《无逸》来教训他。那么《无逸》这一篇呢,主要是教成王要晓得民众耕稼种田的艰难,以这个作纲领入手的:由农民种庄稼的艰难来推崇简洁朴素,来节制那种田野游玩,要听从周边诸大臣的忠谏,远小人,守先王的法度,能够容忍各种诽谤——这些内容,来教育成王。

如果能这样做,就能够得到寿命长,国家也就能够兴旺发达。国家的兴衰、治乱,跟一个君主是否勤奋和放逸有关系。其中提到了一些历史的好的一面,比如像殷商有几个国君非常英明,像中宗、高宗、祖甲,他们的享国都很长久,有坐天下三十多年的,七十多年的,五十多年的。一般他们都能在位这么长时间,而且导致天下大治,都是由于他们对老百姓非常关心、勤于政务、对天命有敬畏来获得的。所以这些人他们不仅国家得到兴旺,自己的寿命也很长。反之,那些一登上君位就开始放逸——游乐、放纵五欲的快乐,这样的君主往往都是国家很难治理好,自己在位的时间都会很短,有的就是十年、八年,乃至于五年、三年。这方面的君主也很多。

所以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也就看他的修德。这个德方面就包含着勤奋。当你生病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这是以前的业障,实际上就是你现生放逸、懈怠、不勤奋的报应。这个六度里面精进波罗蜜,为什么很强调?就在于你无论持戒、忍辱、禅定,没有精进波罗蜜一切都会落空。那么当一个人很精进、勤奋的时候,就能够引发他善的种子,善业就能够有相续;当一个人放逸的时候、懈怠的时候,他的烦恼就会现前,就把他以前不好的业力种子引发出来。再加上放逸、懈怠,当一个不好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他也没有自性健康的力量来对治,都是烦恼跟烦恼相应,就加大了身心的疾病乃至种种的障碍。所以就得要勤奋。

那勤奋行善——勤奋要落在善上,在世间所有的善里面,唯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高的善,是第一的善。所以你能精勤的就像上一段讲“南无阿弥陀,念念恒相续”的话,那么阿弥陀佛大慈悲父,我们就能够常常亲眼见到。如果精勤的去念弥陀的万德洪名,就可以延长寿命。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无量寿!你天天念无量寿,那可不是令我们现世也能延长寿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完整地获得像阿弥陀佛同等的寿命了:可以永年。并且可以“却病”,就是身心上的疾病在我们念佛的过程当中都能够治愈,一切疾病都会远离。

这一点在种种开示里面讲到。念弥陀名号就能治病,那么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像我们上个礼拜怕流感就要放醋,觉得只有放醋能够杀病菌,好像你念佛就不管用。其实对阿弥陀佛名号有决定的信心,我们都在弥陀名号的持念当中,难道还不能够拒绝一点感冒的病毒吗?!最终还是信心问题。所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万病总持,一定是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的。我想这几年无论是我们打佛七还是闭关的活动,使很多人亲自感受到念佛就能治病。前不久我们闭关活动里面有个女居士谈到,她的癌症真的就治好了。就在这里做了一个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走了一个昼夜念佛的修行,回去后一检查,什么癌细胞都没有了。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蕅益大师《净土偈》六十首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以因摄果也...

【推荐】做弥陀的使者

大家在劝进行者,做阿弥陀佛使者,帮助众生往生这一点...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末世众生依净土法门,决定可了生脱死

原文: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

【推荐】鱼的真相:不是用来吃的

与我们所认为的恰恰相反,鱼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保...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

极乐世界是快速成佛的地方

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精进修持后还...

西方路遥如何能至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真假故乡

战国时代,有一位在楚国长大、原籍燕国的人,年岁增长...

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帮助脱离轮回吗?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梁武帝对素食倡导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海涛法师《忍辱大功德》

1.真正的爱和慈悲甚至可以包容那些有心要伤你的人。试...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