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学诚法师  2015/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什么叫“不观过”

网友:是只看对方优点忽略缺点还是把对方的一切都看成优点,人人都是佛?或者虽然看到了对方缺点,自己不起烦恼,而是努力去包容理解?

学诚法师:不观过,并不是指看不到过失,更不是硬要把过失看成优点,而是在明确宗旨的前提下,把一切境界都当作自己修行、调心、增长资粮的机会。

网友:什么叫“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有一种理解:修行人要分清事情的是非对错,对不如法做错事的众生不嗔不忿;还有一种理解是因果相续,不能以世间眼光看待事情的是非对错。怎么理解才对呢?

学诚法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意思是修道人的重点要放在自己身心的调伏上,而不是评判外境。它是在强调一种“向内看”的心态:以修道为目的的人,看见一切外境都能转化为内心成长的资粮,而不是停留在事情的对错上。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的修道人首先要心向内缘,看好自己的心,而不是整天计较他人的过失,因为他懂得:只有调伏自己才能帮助他人,改善心境才能改善外境。

网友:如何理解“见人之过,诸恶之根。察己之过,万善之门”?这句话是佛陀所言吗?出于哪部经典呢?六祖说过:“修行路上不见他人过”吗?

学诚法师:原话出自《格言联璧》,为世间善书,但内涵与佛法相通。六祖曾在《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的意思是策励我们应返观自照、勤修自心,而不是一味看外在的过失。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他人的错误而不懂得反省自己,只会增长内心的骄慢、嗔恨等恶业,难以进步。

面对他人过失如何正确发心?

网友:听常法师正讲到远离恶知识,粗观之:我们身旁很多朋友,虽有吃喝玩一起的快乐,但都归此恶知识相;但又有一说法“只见自身过,莫见他人非”把他人都观成菩萨,若持正知正念,应如何看待及相处呢?

学诚法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强调修行用心的方向,并非要人不辨是非。初学者力量不足,为了保护自己的心性,故对恶知识应敬而远之,但内心不应排斥和嗔恨。若有因缘与之相处时,应当努力保持正念,择其善者学之,其不善者改之。

网友:如何理解“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这句话呢?

学诚法师:修行人如果看到别人的过失而心生烦恼,自己已经错了。别人做错的时候,我们自己做得如何?做得够不够?我们有没有发心去帮助对方改正?帮助他人的方法是否正确、合适?

网友: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欲望呢?比如别人想一件事,很快就能发现他的目的。是自己修行不够吗?

学诚法师:更重要的问题是,看到了之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网友:看到别人错了也不批评吗?

学诚法师:批评别人要做到:1.内心中没有反感、看不顺眼、厌恶等情绪,纯粹是希望对方好;2.对他人充分了解,不带偏见,不因为一时一事而批评;3.找准时机,言语适当。

网友:佛法是中立的,就不用辩是非了吗?

学诚法师:佛法是让我们没有是非之心,并非否认外境的是非对错。没有是非之心,面对错误的人和事,内心不会生起嗔恨和蔑视,是慈悲所摄;洞察外境的是非对错,懂得用业果的道理来抉择自己的行为,是智慧所摄。

网友:内心的强大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宽柔是否意味着一味沉默?这样算是纵容吗?

学诚法师:宽柔是内心无烦恼的表现,外相上则不一定。当自己内心不是以烦恼为主导时,才能采取对自、对他、对事皆有益的处理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问: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师答: 须...

达真堪布:取舍因果如何把握分寸

问: 取舍因果时掌握不好分寸,觉得自己很执着,怎么...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问: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诵经一定...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问: 弟子现在每天都在念佛、诵经,但隔三岔五就会有...

东北的大仙跟佛教有关系吗

中国东北,高僧辈出。天台宗三老倓虚长老、定西长老、...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 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 如瑞法师答...

让温暖弥散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天人长寿而不能永恒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

莲池大师一生的示现: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实念佛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认为呢...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你对你的...

处理不好情绪的三种方法

如何对治修行和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