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与佛愿相应

传印长老  2015/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与佛愿相应

佛,梵语具云佛陀,译为觉者。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实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出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入灭于公元前四八六年,虚岁八十。释迦:意为能仁;牟尼:意为寂默。释迦牟尼佛,即释迦族的圣人。

佛并非高不可攀。《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因此说,佛性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且能够觉悟成佛之性。佛法是平等的,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应该成佛。“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吾等凡夫众生与释迦牟尼佛一样,都是拥有“明珠”的人,关键看我们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以坚强的意志,遵循释迦牟尼佛经过觉悟所发现的人生宇宙真理实相的规律去做,改造自己。这个规律便是“缘起性空”与“因果相续”。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现前一念灵知的精神活动在主宰着自己。就是这个现前一念心性活动——为善为恶、为公为私等等,首先是发端于心念,其次是付诸行为活动;这便是每个人缔造自己人生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落脚点。于日常生活中,一念心起,名曰“缘起”,在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如同投下一粒种子,叫作因。

有因则必定有果,如人们所熟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谓性空,是说这种因果相招、纤毫不爽的力量不是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它、左右它,名曰“无我”。因果定律,法尔如是,即使是三世诸佛也无能改易,诸佛正是遵循这一规律修证成佛,教化众生,也无非是宣示这一规律,劝导人们遵循这一规律去做,别无他法。

落实到当下,我们就要把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的心逐步收敛,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放下一些,时时观照并提醒自己的修养与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平息。逐步做到一分知足,少一点贪婪;多一分关爱,少一点瞋怨;多一分智慧,少一点愚痴;多一分谦虚,少一点傲慢;多一分包容,少一点自私;多一分感恩,少一点不满。这样,开始实践慈悲智慧、平等圆满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锲而不舍,日久功深,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将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放在胸中,净念相继,与佛愿相应,万善同归,庄严净土,便是最终的安身立命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在家居士如何修学净土

问: 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观心的窍诀

很多人到处找窍诀、求窍诀:给我一个窍诀吧!能不能给...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

等待我们明天的是什么

我曾经在南山寺,见到过一个坐轮椅的人,他是因为车祸...

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余秋雨在德国被拒租: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

作家余秋雨在写《追寻德国》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

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

人在得意时,不要轻易伤害别人

人在失意时,要有志气。但在得意时,就要很小心谨慎。...

诵持心咒修慈悲

这六字大明咒不好念哦!念六字大明咒在这里要做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