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藕益大师  2015/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佛、止观、皆方便也。既谓之门,安得同?若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则三皆一致,安得异?故真修止贵就路还家;说同说异,增益戏论。

卍 卍 卍

今之知识,每于利者令参禅,钝者令念佛;是参禅惟被上机,念佛惟为中下也。夫禅不曲被中下,则谤禅;念佛不被上机,则谤教。禅教俱谤,扇以成风,遂令禅作虚名,念无实行,可悲也!讵知参禅、念佛、及修教观,各有夙根;一一根性,各分三品:

禅门第一品人,触着便了,更无余事。夙具灵根,如时雨化。第二品人,直下不疑,深藏密养,直待瓜熟蒂落,大用现前,龙天推出,任运利生。第三品人,具大疑愤,如杀父怨,判尽平生,究明此事。

念佛第一品人,顿悟自心是佛,念念圆明。第二品人,深信自心作佛,念念入理。第三品人,深信佛力无量,念念灭恶。此复四种:谓念佛自性,念佛相好功德,念佛名号,念佛形像。此四各通三品也。

教观第一品人,创闻圆理,顿发初心;成正觉于刹那,示八相于百界。第二品人,信一境三谛,净生身六恨,伏住地无明,摧见思尘垢。第三品人,发圆觉于闻经,修五品之观行,习三观以成熏,伏五住而趣觉。

由此言之,法无优劣,应病则是药皆灵;机有浅深,执方则因药成病。

卍 卍 卍

或问予:汝何愿、愿生西方?更何愿,愿入地狱?曰:是何心哉!曰:西方,则上事诸佛;地狱,则下度众生。佛从弥陀始,愿王胜故;生从地狱始,悲心切故。

卍 卍 卍

有禅者问予:作何功夫?曰:念佛。曰:念佛何为?曰:求生西方。禅者嗤曰:何不荐取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用是妄念妄求为?予曰:汝谓阿弥陀佛在性外,极乐国土在心外耶?心性亦太局隘矣!即汝所谓不念不求者,非恶取空耶?

卍 卍 卍

人谓参禅则悟道,不必求生西方;念佛则生西,未必即能悟道。不知悟后尚不可不生西方,况未必悟耶?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又、念佛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即得无生法忍,岂非悟道?故参禅念佛,俱能悟道,俱能生西也。但有疑则参,无疑则念;在人下手时自酌耳。

卍 卍 卍

生西方,以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种心:轻心,忽心,将就心。此三常游五趣。呜呼!前三、百千中或一有;后三、百千中或一无;奚怪口言求生者多,真实往生者少也!

卍 卍 卍

云栖大师发挥念佛法门曰:有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说者谓:持名号是事一心,参谁字是理一心。亦何也?夫、事一心者,历历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理一心者,默契无生,洞明自性是也。是参时话头纯熟,犹熟事门;念时心佛两忘,即归理域。安得事独指念,理独指参也?又、参谁字,谓之究理、则可;谓理一心,不可。然非其人,即究理亦未可轻易。何以故?事有挟理之功,理无只立之能。幸审思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

劝父母往生西方是为大孝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

海涛法师:念佛功德

1. 大行和尚将念佛总摄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佛力...

佛菩萨的名号功德

名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称为圣号,圣号就是圣人的名号...

国师与皇帝

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

如何理解极乐世界的方位

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

是否不能妄生度众生之心

问: 弟子冒昧请法师开示,在听法师讲的《佛说阿弥陀...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世间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世间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是黄金?是钻石?当战争...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属于中品往生的,...

人生二十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的...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戒律和形式都不可少

伟大的佛陀在殊胜难得的宝贵佛经中,教我们要学会约束...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