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从施食中学到解脱的方法

静波法师  2015/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从施食中学到解脱的方法

佛菩萨慈悲,所以才有施食法门。宋代的时候,不动上师在四川的蒙山创建了施食法门。他根据《焰口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林间习定,观世音菩萨化身为鬼王(也就是面然),出现在林中,口吐火焰,顶发烟生,身形丑恶,肢节如破车之声。鬼王告诉阿难:“汝三日之后当做鬼。”阿难大惊,归投大觉慈尊,于是有了施食之法。

施食是什么意思?就是请客,请人家吃饭。请谁吃饭?六道众生,尤其是死去的先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七月十五作为鬼节,我们发现在极乐寺围墙的周边,有大量烧纸、锡箔、纸钱的。作为佛教,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大家想一想,我们生命的追求是不是应该有质量?应该是这样。当洪水来的时候,有人抱着一根木头,有人上树了,有人上船了,有人上山了……他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佛法是让我们从六道轮回中走出来,但是我们的心里面却常常纠结。因为有贪心、有瞋恨、有愚痴、有我慢、有怀疑,还有对事物不正确的看法,于是你纠结,你的世界就无限的狭隘,小来小去就是堕落。这就是“背觉合尘”,背觉合尘就不能觉悟、不能醒来,就是轮回;“背尘合觉”就是解脱,这两者之间一念之差。

大家想一想,六道轮回是什么?“梦里明明有六趣”:你现在是做梦,我们每个人都在做梦,而且做得有滋有味儿。每时每刻都是无常的,每时每刻都是不固定的、没有主宰性的。每时每刻的这种没有主宰性的、变化无常的,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要醒来。醒来怎么办?在今天,我们来超拔自己的先人,尤其是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跟自己最有缘的人,利益的还是我们自己,这就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这是最根本的。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一个最好的法门——施食。因为施食,把地狱、饿鬼六道众生请来。因为他们有业力,所以要用佛菩萨的愿力、咒力加持,喂他们,让他们饱满。这个过程如果你自私,你不愿意去结缘,你不愿意去施食,那么没有别人你也成就不了,其实真正得到利益的是我们自己,这个账大家一定要算明白。整个的施食过程就是:利益众生,成就自己。所以要想成就自己,必须利益众生。佛法告诉我们:不自私,不自以为是,不画地为牢,不强词夺理,不把自己当回事,要换位思考。

所以整个的过程其实就是心法:“若人欲了知”,所以你要明白它;“三世一切佛”,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没有实在性;“一切唯心造”,天堂地狱在你的心里——你可以下地狱,可以升天堂,你还可以解脱。由此看来,一念之差,果报天渊之别。所以你要学佛,要有智慧。

刚才我们诵的仪轨中说:“汝等佛子,得悟玄妙之心,同入清凉之地。”这个偈颂告诉我们“万法唯心”,都是心法,你必须要修心。心如果不强大,你绝对是脆弱的,绝对不堪一击,所以一定要修心。“咒破众苦关錀”,这个咒可以解怨结,彼此看到之后不再怨恨。我想,解怨结更多的还是用智慧。

首先要皈依三宝,这是关键。学佛最根本的戒就是皈依三宝。有人说:“我学佛,不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没有佛、法、僧。皈依佛是皈依佛像,完成觉悟、醒来;皈依法是皈依佛说的经典,那就是符合三法印——无常、无我、解脱;皈依僧——出家人,要完成清净。因为出家人,至少他能够看破世间,能够走出来,这一点上他就很了不起。所以他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每个僧人都需要行菩萨道。你可以把这样的感悟同社会有缘的人去分享。同时,你要发四弘誓愿,你还要去忏悔。当然,还有很多……

我想,整个的施食过程有着清晰的脉络,就是利他,就是利益众生,不怕吃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做梦的时候就有六道轮回,你就会觉得苦、乐。这种苦是自以为是的苦,这种乐是自以为是的乐,绝不坚固,绝不永恒。其实苦乐的感受一定都是无常的、无我的、没有实在性的,所以你随缘就好——不能攀缘,不能拒缘,要随缘,历事炼心。

法会带给我们很多智慧的思考:从此以后我们不应该自私,应该大气,应该豁达,应该尽可能地原谅别人,帮助别人,你自己才有机会。同时,你明白这种帮助成就的是自己,包括我们今天超拔我们往昔的父母,往昔的六亲眷属,成就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人问:“我的六亲眷属如何呢?”如果你成就了,你的六亲眷属没有问题;如果你的六亲眷属有问题,佛法就成了虚置,没有意义。所以,成就自己要成就别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两者之间从来没有分开过。

我们每个人面对现实的时候,往往对别人不能包容,其实是对未来佛的拒绝。你要结缘未来佛,你要包容他。当然,救度他们的方法,有时候不仅仅是顺缘,恐怕还有恶声恶气、菩萨蛮、金刚怒目,但内心是慈悲的,毫无瞋恨的。所以,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是成就我们的解脱之道,让我们成佛。

所以,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要给予,不要索取;要帮助,不要自私;要担当,负责任;佛教徒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因缘,我们这样做,我们的生命有质量。我们的心里是平衡的,是快乐的。只有这样,才证明我们在实践佛法。

法会功德圆满之际,希望大家能够从施食法门中,学到自己解脱的方法,能够去跟别人分享这无上的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高僧转世为高官给我们的启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是由严首座转世...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海涛法师《解脱正因》

各位来参加八关斋戒,乃至拜《梁皇》,要正确依止三种...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如果我们就未来的因果报应而言,会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

禁不住诱惑,就会误入邪师外道

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有些人知道皈依,但...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不要因某事与个人预设的观念或理...

心生瞋恨,我们就上当了

我们被人家欺负了,被人家辱骂了,被人家误解了,不瞋...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

星云大师《为自我信心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一个胆怯的声音,在您的座...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除贪离厄的鸽王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

百岁老人的三大宝

第一件宝:好心态 常言说:心情好,一切都美好。好心...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