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十二因缘法

大安法师  2015/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十二因缘法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的轮回,流转门是什么现象?烦恼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必须要了解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所展开的众生之烦恼、业力、苦果,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它非常明晰地把三世两重的因果法则表达出来。大小乘法都会讲十二因缘法,并且它通藏、通、别、圆四教。

十二因缘法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流转门所表达的缘起法。

“无明”缘“行”,“无明”,顾名思义即不明白,由于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愚痴,内心很暗冥,就是无明。

我们的本性是妙明本觉之性,本身是无量光。那怎么变成无明的呢?就是于分别执著,一念妄动生起了主客体,能、所的对待,把本具的光明给遮蔽住了。

无明又有业相、转相、现相。一念无明生三细相,境界为缘长六粗,就使我们越来越在迷惑颠倒当中打滚了。《楞严经》中说“销我亿劫颠倒想”,亿万劫来我们都是迷惑颠倒的,无量的颠倒见啊!所以轮回之根源就是我们烦恼愚痴所产生出来的“无明”。

“缘”是生起的意思;“行”是我们由于愚痴昏暗,宿世所造的业。这行蕴,如急流水。

“行”缘“识”,“识”就是阿赖耶识。我们阿赖耶识里是带有着欲望的——最初的妄念,当看到父母交合的情形就好像看到了一束光,神识马上过去,并产生一种排斥——同性相斥。如果它对男根感兴趣,就会自然地排斥它的母亲,自居为一个女人,产生一种快乐觉受。父母的精血一出来,神识马上就昏迷,坐胎了,成为女孩;反之,如果神识对女根感兴趣就会变成男孩。由此可见,生命就是由业力所生起的神识来投胎产生的。

“识”缘“名色”,“名”就是精神现象;“色”是色法。“名色”就是六根。意根是名,眼耳鼻舌身是色,这叫名色。神识过来以后,人的六根就成形了。

“名色”缘“六入”,“入”是一种本能地要向外奔驰的生命能量。是指出生之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必定会入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里去,就叫“六入”。有很多人做不到在家安静地呆半天,非得要到街上去眼睛看看这个、耳朵听听那个,才会觉得充实。就是因为他的六根一定要入到六尘里,才觉得舒服,这就是“六入”。

所以一个人要修心养性、回光返照、关心自己当下的念头,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与生俱来都是关心外在的东西,很少关心自己当下这一念,很少关心己灵。应该关心的不去关心,不应该关心的细枝末节却很关注。我们生命中就带着这种习气,是谓“名色”缘“六入”。

“六入”缘“触”,“触”是指名色对外界的接触。人在三岁四岁时,对于六尘没有很强的辨识能力,无知,只能是接触。接触得舒服就很高兴,接触得不舒服就哇哇哭,是一个直觉反应。

“触”缘“受”,“受”是人的感受系统,能知道一点冷热好歹了。人长至五六岁到十二三岁时的少年阶段,认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对六尘所带来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之受的感觉,有一种领纳、接受、辨别的能力,就是“触缘受”。

“受”缘“爱”,“爱”,贪爱。当人到了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的青年时期,能够辨识一些事物时,贪爱之心就上来了。六根一接触六尘,马上就贪恋执著这些声色货利,生起了爱心。看到钱他觉得钱很有用,就想怎样能得到;看到漂亮女人,就想怎样去追求。这是“受”缘“爱”。

“爱”缘“取”,“取”,获取。人到了二十岁之后,既然贪爱之心起来了,他就想要得到。贪欲心越来越炽盛,不得到誓不罢休,千山万水都要去追求,驰求不息;做生意摔倒了爬起来,再去努力挣钱;追求女人,把自尊心放在口袋里,一定要得到。这就“爱”缘“取”。

“取”缘“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三有。在恣意驰求获取外在事物的过程中,肯定会造业——善业、恶业、无记业。因为造做就会产生一种业力,自然就会感召来世在三界生死轮回的果报。这是“取”缘“有”。

“有”缘“生”,“生”就是随着业力,未来之世又要投生到六道里继续轮回。

“生”缘“老死”,有生就必然会有衰老、死亡。“老死”就是未来之世。死亡的过程很痛苦,如生龟脱壳。很不想死,却非得要死,使人充满了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就这样展示了由于过去世的无明、行、识,感招来今生的名色、六入、爱、取、有,又继续招感未来世的生和老死。这就是三世两重的因果。

通过三世两重因果的表达,十二因缘为我们展示了生命轮转的事实。而且这种轮转是不断地循环,无有休止。这就是生命轮回的真相——流转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如何控制住妄想烦恼

问: 做课的时候,脑海里忽然呈现出一些妄想、烦恼。...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

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都是罪

那谈死亡问题,生命的终结一定要从他的一生的过程去谈...

并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东西

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

大安法师:家里多是道教徒,会对往生有障碍吗

问: 原本我和道教颇有渊源,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对我...

提起佛号,把瞋恨心降伏下来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哪怕念十声阿弥陀佛都会令我们往...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念佛是看您的用心而不是资历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后,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

星云大师《为消防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不是怕市虎汽...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身边,在我每一...

诵持楞严咒者是植种大善根之人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聚集,化身如来所说的神咒,因而极具...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我还有你啊

佛光禅师领导的传灯寺,跟随他参学的徒众甚多。 有一...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

清明祭祖的方式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推广孝道的好机...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