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2014/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的。凡夫有苦,却没有苦圣谛,他在“苦——作恶——苦——作恶……”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终其一生。其间,不论他得什么样的福报(权势地位、名闻利养等),都无助于他解脱这苦,甚或说那名利福报会阻碍他解脱,令其迷上加迷,得意忘形之下,更兼一层失落,他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修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发起出离心、厌离心。厌此娑婆(即苦),即欣彼极乐,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制导系统(据西方心理学家最新研究),他要活着,必须要有一个目标,这才能启动他的良知、智慧、力量,最终完成解脱。同时,我们也知道,厌离心,也是获得无生法忍的必要步骤。没有厌离心的人,把此岸的一切都看成真实的,不但难以得到无生法忍,即便是一般的忍辱他也做不到。不能忍辱,持戒自然也是困难的,所以舍报后他再想得人天之身也是困难的,何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佛呢?

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之一字,意义重大。初入佛道的同修,自然不能期望他立获无生法忍,(除非他能提取前世的修行经验或有报通,或许能超越这些次第,但此等人何其少也。)他所应修的是“忍可”,出于对大师(佛)的信仰,忍可佛关于苦圣谛的教理,先认识到此娑婆世界实苦,无乐。正如小佛陀龙树所说:“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试想,可不就是如此吗?先忍可这些精湛的教理,虽然一时体会不到,也要不断串习它,这样慢慢就能生起厌离心。

用心理学家的理论来说,你先假装,装得久了,你就是真的了。所以菩萨内行无我,外观法空,不管真的假的,先这样做。末法时代,众生根基令人担忧,不能指望都能证悟空性,但如果运用适当的心理学技巧,达到与证悟空性相似的效果,或近似地生起了对苦的现观,发起了厌离心,这也是值得赞叹的。

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应学教理,知此岸(娑婆世界)苦实苦,毕竟无乐。知彼岸(极乐世界)乐实乐,毕竟无苦,则必有助于树立信愿,圆满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宣化上人:谁若想得度,谁就念佛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

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门,普遍在整个大众当中,是很多人修学的。 但是...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有哪些可行的改过方法

然人之过, 有从事上改者, 有从理上改者, 有从心上改...

保持一颗「不动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毕业时,先主动地选择留校做学问。周...

佛门里的养生妙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

科学研究:善念能延长人的寿命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这是经常听到一般人慨叹的话...

蔡礼旭老师: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品格

1、给孩子做孝敬父母的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对长辈...

佛教禁止占卜打卦,为何又有《占察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我开...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

生命到底需要什么,到底需要多少

近些年社会上流行起一种疾病,叫假日综合征,是一种人...

宣化上人:效法地藏菩萨的精神

何谓地藏菩萨?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一切万...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何义

问: 色不异空,空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