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宏海法师  2017/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为我们要晓得,之所以能生到这些国土里边,他的门票是什么呢?就是看你是染还是净。净的标准是什么呢?看你断的烦恼断到哪里了。一般的一个凡夫的烦恼,见解上、迷惑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和思,这是我们欲界众生现在头等的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完了以后,我们还要断尘沙烦恼。等到出了三界以后,到了菩萨的地步开始修,断尘沙惑。进到菩萨真正的见道,我们说的明心见性的佛性了,开始就断无明惑。开始修行,都是有这个次第的。你修到哪一个时候,断哪些烦恼。从教法上来讲,这是很清楚的。

我们修净土的人,就是以念“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作为法门来断,所以说这里讲到的以往生不退为他的功用。首先一个,像我们现在的水平,你想断烦恼,很难。大家一听这个,好像道理上这么教条这么难,什么意思呢?你想我们,现在咱们都是凡夫,你活着活着,你觉得一点分别都没有,一点烦恼都没有,甚至没有一个我的执着和自私心存在的时候,一念都不起,这才是能够把见思惑断掉。

所以说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我们连见思惑(都没断),不要说尘沙惑,尘沙惑大家想想,尘埃的尘,恒河沙的沙。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造的业,整个这个法界里面一切的现象上,我们都有可能会经历,都有可能会做那个角色。他做这个角色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所引发的烦恼,造下的业,等等这些,你都要去在这个里边去翻滚一回,把它断掉,去经历,那才能成佛。大家想想那得有多少呀!

所以问题是我们现在,无明就更不用说了,破无明的时候就证佛性了。我们现在说是本具的佛性,但是都不知道埋了多深。因为无明太坚厚了。所以说,我们连个见思烦恼都断不了,但是没关系。为什么呢?如果我们持名念佛,念得虽然没有断见思惑,但是我们可以生到凡圣同居净土。大家记住,这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国土里边论,是在极乐世界的层面说,凡圣同居净土,可以分三辈九品。

大家学过《无量寿经》,里面不是有上中下辈,《观无量寿经》里面有九品往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等等这些。这个意思不敢听错了。就是说这些往生的人,就等于说我们没能力在这个国土断这个烦恼,所以就靠持佛名号,虽然没有断烦恼,但是能够往生到净土,分三辈九品的档次。生到什么呢?凡圣同居净土。这是其一。

如果你念佛念得好,就在咱们这个国土念佛念得好,念到能够一心不乱。这个时候,见思烦恼就自然而然脱落了,没有我了,没有自私了,这个时候,这种水平,就能生到方便有余净土,再强调一下,不是我们这个国土,是指的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净土,这是要持名持到一心不乱。这里再要加一个概念,一心不乱的水平也有两种。咱们常在读《弥陀经》的时候,读到这个“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一个什么层面?就是修到一心不乱的时候,是个啥状态呢?还分两种,一种叫做事一心不乱,一种叫做理一心不乱。

事一心不乱是什么呢?就是事相、现象上。比如说,我们老老实实念佛。念佛的这个事情我在做,我就是在念阿弥陀佛,我也知道我就是我,没有破我执,我也知道我念的就是念阿弥陀佛,我要求生西方。念到纯一的时候,就没有这个杂乱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念的心和我们一向专门所念的佛,心和口,乃至佛,一直都是相应的。相应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一直心里有佛。就是这个事,心里一直有阿弥陀佛,一直在念,忆佛念佛,这就叫做事一心不乱。从现象上,从能所对待上,虽然有,但是我已经达到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一直相即不相离,这就叫事一心不乱。所以大家你看,为什么前面要讲到虽然没断见思,我们可以生凡圣同居净土,因为你持到事一心不乱才能生方便有余净土,这是一般情况来讲。

什么叫做理一心不乱?理是什么呀?就是本质。本质是什么?就是真理。真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没有两个。所以理一心不乱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从道理上,从他的智慧喷发中,他就知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们一听这个话“心就是佛”,难道我会想、会盘算这个东西,就是跟阿弥陀佛是一回事吗?这个时候我们会通一下。心是什么呀?心就是我们的觉;佛是什么呢?就是觉悟。所以也就是这个心不被外境所污染,然后一直在觉的状态,心即是觉,觉即是心,一直在这个灵明不昧的觉的这个状态中,也不是说佛外,就是念佛外还有一个心,我真的有一个心在念佛,也不是说我念佛这个心外,还真的别有一个佛正在给我在念,念到这个状态的时候是能念和所念都合二为一了,心佛一致了,也就是咱们说的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你说你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在念。你说你念着,没有我在念、没有佛为我所念的这个执着,就进入这个状态,相续不乱,这就叫理一心不乱。

大家听明白,所以说事一心不乱,其实就是我们在《观无量寿经》里边讲到的“是心作佛”。理一心不乱,其实就是“是心是佛”。消化的了。为什么要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呢?我们再回到这里。刚才讲到了,如果你持名念佛,持到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自己脱落,就生到方便有余净土;如果持到理一心不乱了,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了,我们讲起来容易,你真修到这个地步的时候,有的一些菩萨都没有修到这个地步。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就开始破无明,生实报庄严净土。一旦生到实报庄严净土,这还是报土,就开始什么呢?分证,就是一分一分地见佛的最极究竟的净土,就是常寂光净土。生到实报庄严净土以后就开始分证,一分一分地去证,现证常寂光净土了。最后分证一直到满证,无明断干净了,就生到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的最清净庄严土,这个就是不管从哪里修,一定最后都是到这儿。

这就是这部经的力用,以往生,往生是可以,看你修到什么水平,往生什么国土。大家要记住,我们现在的水平是没有断见思惑,谁都几乎不可能。这样的话,我们将来生的是凡圣同居净土。就是我们分三辈九品,有的是上辈中辈下辈,有的是九品中。我们不是有时候说九品莲花为父母,有的人志向高一点,说上品莲花为父母,这都无妨。这就叫做往生。将来不在此,往那儿去化生。我们学习这部经,他可以让我们达到这么一个生命的跨越,叫做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资格谈极乐是空

这个实有到底是什么实有呢?上个月有一批居士到东林寺...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气无力,念念念呢,觉得是不是真有阿...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

张抡的奏折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信愿念佛,而信愿念佛实在是一...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

接触异性时会生起贪欲。如何能制止

问: 接触一些异性时,内心往往不由自主地生起贪欲。...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

自私最差劲了,要找机会奉献

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今天把乔布...

体内有没毒,身体告诉你

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

降服邪淫的14个方法

邪淫和淫欲心就是一种欲望,从心相来说,则是因贪心而...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

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

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问: 这是我第一次听法。在冥冥中我也得到了佛法的利...

修持药师法门得五种福报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

不该你得的财,拿了就是灾祸

谛闲老法师讲过一个公案,在上海有个所谓的大善人死了...

海涛法师《供灯修法与功德利益》

一、灯供可以酥油灯、小灯泡,乃至圣诞灯,设置各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