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印光大师  2017/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

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

且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祈二次再版,删去此四大要诀。庶初机不致受病,而通人无由见诮也。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

参考译白:

玉峰法师的行持虽然好,但是见地和理论有很多偏颇的地方。如果按照他所编述的文章去修行,也有往生的可能。但是那些偏执的言论,对学佛者的修行来说是有严重的妨碍的。比方说他的念佛四大要诀,用意也并不是不好,但是观点和内容,却和以往大德们的言论相反。(他教人)不消除妄想,也不需要努力做到心专一,(这类言论)都是错误的。

佛经教大家(修行)要心专一,他叫别人不需要去往一心一意的方向上努力。不(努力)去断除妄想,能达到心专一的程度吗?做事高标准严要求,或许也仅能达到中等水平。又怎能因为达不到最高标准而干脆弃用呢?如果(修行人一开始)做不到而告诉别人不需要去做,那样是教育大家往下劣散漫的方向去靠拢啊。

(《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玉峰法师竭力教育他人散心念佛,却不称赞弘扬专心专意念佛。念佛虽然一切时一切处都没有妨碍,但是如果修行人希望亲自证得念佛三昧的话,能够达到静(心专一)的境界当然是好的。如果做不到,也不妨在散乱情况中以持念佛号为动中的静法。而他干脆以静为错误,说这是严重违背执持佛的名号忆佛念佛的主旨的,这种言论的过失之重又怎么能数得尽呢?

念佛法门是能圆融包被一代一切的法门。但静这个字,在他的观点里却是要被排除在念佛法门之外的。(有这样子的观点言论,)又怎么能被称为净土宗的真正善知识呢?希望您下次再版书籍的时候,能将他这个四大要诀删去。这样初学佛者不会被误导,通达佛法者也不会责备笑话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稍微有一点点偏差就会产生众多不良影响,在这方面不可以不慎重考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过堂用斋怎样用心

出家人在寺庙里面用餐,名为过堂;我们用餐的地方叫做...

打通心的边界

很多人都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都...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

大安法师: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

修学净土法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

闻信净土来念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闻到了净土,念念佛...

达照法师:忆佛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念佛须发长远心决定心

念佛法门,最圆满最方便,大家要真信切愿修持念佛,不...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10则

1、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来果禅师悟道因缘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学佛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作为学佛者,真正要把一个宗派,乃至一本经论学好,都...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目连。...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

成佛就在今天

禅师沉默许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当时听了不以...

圣严法师《居士的社会生活》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