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证严法师  2017/1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若能融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念,则是平等慧,智与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须以智慧来推动,才能精确无偏。

除了慈悲、大爱,更需要有信心,不可以有疑惑。人若有疑虑,则心志不坚,会时常犹豫:“做利益众生的事,是不是在人群中攀缘?是否只修福没有修慧?是不是能够解脱六道轮回呢?”既然本着大爱投入人群,若还有这些疑虑,心就无法坚定,而且在人群之中难免烦杂,就会想找一处清净的地方,久而久之即慢慢脱离人群。一旦脱离人群,想要发挥这份大爱,就没有机会了。菩萨必须在人群之中行六度万行,若不在人群之中,如何引导众生发菩提心?又如何救拔众生苦难,给与众生快乐?

菩萨安住于发心道处。我们学佛就要一心一志,不要起疑惑,一有疑惑烦恼,绝对无法精进;对人起疑心,对道起疑心,做人就不会成功。总而言之,我们必定要有信心,才能够精进于菩萨道上,才能够完成正确的大爱。

我们既然有了这份爱,就不能够有“我慢”。慢心会使众生远离我们,而我们也无法投入人群,傲慢是大爱之敌;若有傲慢的形态,就无法亲近众生,发挥度化众生的功能。

所以,发愿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贪、嗔、痴、慢、疑,这是立志、立愿、立行的大敌。心魔起时,众道减损,所谓“魔起道不存、道起魔消灭”,若想成道,就要先灭除这五种心魔,使它无法与道并存。学佛不离生活,生活不离学佛,在日常生活中,要力行菩萨道,不可灭失了道心,不要生起这五种心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问: 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

心,人生的导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

证严法师:三好合一调伏法

人要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调整好,才会快乐自在。...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素食,就是不做饿死他人的帮凶

哈佛营养学家梅尔指出:如果美国肉类生产降低百分之十...

梁文道:什么都关了,你就在天堂

在谈到为什么皈依佛教时,梁文道说: 这两年觉得很不对...

【推荐】深圳最大海鲜酒楼改卖素餐 看老板改变的心路历程

刚到新梅园圆通素食城(深圳店)时,感觉很是惊讶。一...

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

昌臻法师《以戒为师》

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

不念佛没生病,念佛后反而念出病来

无论修禅、念佛、诵经,或者持咒,修哪一门都要认真去...

净界法师:五浊恶世

娑婆国土的特色,这个地方讲出一个相貌叫五浊恶世,我...

佛法的下手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一百多部著作里面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