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宏海法师  2020/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问: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宏海法师答:十法界成形的原理是什么呢?佛教里面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当下我们的现实世界,它本身全部都是由心造的。这个心体现在我们人的世界,就有地球、国家、七大洲、四大洋等等,诸如此类,这就是我们的心的一个空间体现。

在究竟的宇宙观里边,它要有十种层面的可能性,这个就叫做“十法界”。在十法界里,我们现在只能感受到人的法界,另外的九法界,我们全感受不到。这个人的世界是用当下我们的心呈现出来的,唯心所现的这个境界,我们没办法超越。

十法界成形的原理跟念佛的原理是一样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十个世界,你想要生到哪个世界去,主动权完全在于我们自己怎么用这个心。比如说你造作十恶业,随着程度的不同,你可能会到地狱、饿鬼、畜生道去。如果你能够持五戒,那将来你就生在人道里边。如果你修的是十善业,将来就在天道。

你修了善法,可是你的好胜心特别强烈,就在修罗道。这就是六凡。假如你的这个心跟无我的状态相应,没有自私心,已经证到我空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去修四圣谛,将来就在罗汉的世界中。修十二因缘,就在辟支佛的世界中。修六度法门,就在菩萨的世界里面。所有的这些差别相,再怎么千差万别地层出不穷,都是依着我们遍法界的心体来发挥的。

我们正念佛的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用什么在念呢?也离不开我们的法性真如的真心,就是用这个念,只不过我们现在很难捉摸得到,因为我们现在受着人法界的现实果报。但是我们又要通过念佛种下成佛的因缘。当我们这个心跟佛的大慈大悲平等功德相应的时候,将来我们就在佛的法界,就是念佛,作佛,见佛,成佛。

《观经》里面讲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看你这个心作什么业,就往哪个世界走。我们念阿弥陀佛,造的是见佛的业,成佛的业,那就往极乐净土,往成佛的路上走。人的果报完成了以后,直接就可以兑现佛的境界。这就是念佛的原理,跟投生九法界的原理,是一个原理:万法唯心,唯心所现。在这个角度上,说十法界成形的原理跟念佛的原理是一样的。

再进一步升华一下,我们念佛的原理跟我们念任何东西的原理,都是一个原理。我们念什么东西就会兑现什么。当时投胎的时候,你念男或女,就决定了性别;你念善或恶,就决定了长相美丑;你念恭敬或傲慢,就决定了身材。所有的这些都跟我们的念有关。

天下的各行各业也都离不开这个遍法界心,都是心所变现的。那就是说,你念什么就成什么,你念什么就往哪个法界走。你生到人道里边,你念什么,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所以叫唯念,念的也就是我们这个心,唯心所现就是这意思。说白了就叫做心想事成。十法界是心想事成,念佛也是心想事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诉说自己近...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不要当「富裕的穷人」

我们在讲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之时,很多人都会想到看...

怎样克服虚荣心

在克服自己的虚荣心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虚荣心到底是...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

12种帮助排出湿气的食物

出现这些状况,小心湿气上身: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问: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答: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

吃粥有十种好处

粥有十利,这十种好处是: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和敬为先》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从上海带了一串香蕉回家。...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问: 以佛教的观点看,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

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

今闻地狱心惊毛竖,发露忏悔愿罪消灭

敬白道场说众等,今为施主某甲及诸众生,归命十方诸佛...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