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修行应持守哪些戒律

嘎玛仁波切  2015/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修行有戒、定、慧三无漏学。第一是持守戒律,防非止恶,无戒则无以生定。第二是修习禅定,六根虽涉境,但心不随转,无定则无以生慧。所以第三是增长智慧,去除疑惑,以证悟空性。三者次第相生,是入道的关键,而六度中的第二度就是持守戒律。持戒分为三种:禁止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一、禁止恶行戒。持戒的第一要是禁止恶行戒,也称做摄律仪戒。就是约束自己身体的行为、语言和内在心灵的思惟等等。

我们的身、口、意,受业力的影响,常常会做出十不善业。身体会造作十不善业中的杀生、偷盗、邪淫三种身恶业;语言会造作十不善业中的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四种语恶业;心念上会造作十不善业中的贪、瞋、邪见三种意恶业。简而言之,当你的身口意偏向十不善业的时候,就要尽量约束自己,避免不当行为的产生。出家众要严守的戒律,有沙弥(尼)戒、比丘(尼)戒等律仪戒,这些大部分都是针对外在形象及贪欲的规范。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是要时时刻刻尽力去做善事,培养善根。

修善行并不和工作事业冲突,工作时努力工作,同时也能用善巧附带累积很多资粮。在藏区,一般民众都会在生活起居中作善事。每天早上他们会到佛堂里,上供诸佛菩萨,不管上香、供水、供花或水果。在山泉或河边取水的时候,一面持诵六字大明咒,一面把水洒出去做水施。去过藏区的人都知道,藏族人走路的时候,看到寺庙第一个动作就是双手合掌,心中开始向寺庙祈祷。如果有戴帽子的,会赶快把帽子拿下来。看到路上刻有六字大明咒等咒文的石头时,马上会以顺时钟的方式旋绕,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增长善根。

行善的方式很多,随喜也是一个善巧。有时看到寺庙办祈福消灾法会,众人在诵经持咒,或知道有人捐款盖佛塔或寺庙,或救灾济贫,或捐血做义工等等。虽然自己没时间和能力亲身去作,只要在心中虔诚发心随喜,也可以得到和他们同等的功德。如果家里有佛堂,可以买一些供杯,放些供品来供佛。如果家人反对,没办法在家里设佛堂,就可以把佛堂放在心中用意念观想,上供下施。这些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善根。

如果我们常常以正知正念约束自己的身口意,常存善心,不用刻意,在生活当中自然就可以累积非常多的资粮。比如,我们天天吃饭用餐时,也可以修善行。在吃饭前,先念供养文,以美妙的食物来供养佛法僧三宝。希望供养的福报,成熟在贡献食物者或拥有这些食物者的身上。

在吃饭时,可以将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喉咙里,将一切食物供养给十方诸佛菩萨。将食物咽下的时候,观想下施给身体里所有的微生物。如此吃饭,上供下施就都做到了。此外,我们在穿一件新衣服之前,可以先将新衣供养给诸佛菩萨。要想这是诸佛菩萨赐给我的,心存感恩与欢喜,然后再穿上去。这时佛菩萨被我们供养了,我们也有了具有加持的新衣穿,两者都很圆满。

所以,不一定要花钱买花和水果供佛,或到一间寺庙或道场去拜拜才算供养。如果有时间和能力,当然可以常常这样做。如果没有时间或没能力的时候,可以运用善巧来累积资粮。

三、饶益有情戒。饶益有情戒是彻底断除私欲,不为名利,依四摄法利益众生。

想要真正利益他人,首先要断除私欲。付出时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会有分别,用分别心来利益众生,是不可能的。把分别心拿掉了以后,对每个众生视同自己现世最亲的亲人来看待。不分区域、种族、宗教、国家,都一律平等看待,用这种心态,可以利益到非常多的众生。此外,还要学会观察他人了解别人,以佛法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实质地帮助人。

如果你能这样做,就尽量去做。能力不够的话就念佛、诵经、持咒、拜佛、供佛也可以。不论做任何一件善业或做任何修行,最后一定要作回向。在过程中,必须要以前行的菩提心,正行的空性见,结行时的回向圆满功德,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依靠。这样的修行终将成为我们无上福报的来源。这是身为凡夫众生的我们,饶益大众有情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痛苦是无价之宝

当我们受到伤,遭受痛苦的时候,也许会很郁闷,甚至觉...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如何处理学佛与未学佛人之间的生活矛盾

问: 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欲修孝顺者,须念念与戒相应

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人生因选择而精彩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选择组成。的确,我们每...

合掌与养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与和平的含...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

电脑族的七种护眼水果

专家介绍说,长时间看电脑眼睛会干涩,是因为眼睛视网...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们就是散乱称念弥...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问: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正如法师答: 发脾气...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

【推荐】对阿弥陀佛的力量有怀疑

我们念佛法门,往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往生最大的障...

莫到失去了双亲,才懂得感念亲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

人生如梦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