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圣严法师  2010/1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业力有密切的关系。业力这个观念是指我们在过去无量世(也可以说是‘无始’)以来,在生生世世之中,所有的种种行为(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和心理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种力量,一直累积下来而集中到我们现在这一生之中。

不过,并不是我们过去世所有的业力,全部都会在这一生中显现出来,而是要看哪一种业力最强,以及哪一种业力和我们这一生的环境、因缘最相近也最相应,才会在这一生出现。当然,如果业力的力量小,或是虽然强大,但是没有机会或环境让它发展,那么它也就不会起作用了。

然而,很多心理分析学家都将业力归咎于潜意识,认为是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才会影响我们能力的发展和智慧的判断。心理学上的潜意识,是自己不能控制也不能自觉的,它蠢蠢欲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这么一个念头,而且还不断出现的现象。它很可能是由我们从小到大的种种经验、学习而得来的影响,并在头脑里产生的一种力量;也有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讯息,并不是外界或生命之中发生过的事,但是自己的心念常常告诉它、暗示它,结果就变成一种潜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说潜意识是从业力来的,因为过去有些业的力量相当强,所以到了这一生会对某一些事情记得特别清楚,而且很深刻地进入头脑,并从内在制造一些观念,于是就出现一些念头,变成了潜伏的意识活动。不过,它虽然从业力来,但是和业力并不同,潜意识是已经在运行的,在我们这一生之中时时刻刻找到机会就会出现;而业力则有的已在运行,有的则无,也就是有的在这一生能够现前,有的则不会现前。当我们了解潜意识与业力 越多,发生问题的机会便越少,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那是什么了。

这就像人都怕鬼,而人怕鬼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不知道鬼的模样,也不知道鬼在哪里,所以随时随地都在疑神疑鬼。反之,如果清楚鬼是什么模样,也知道它会在哪里出没,就不会怕它了。潜意识和业力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了解潜意识 越多,对我们就越有帮助。

所以,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往往也试图勾起人们的潜意识,甚至用催眠术来了解受测者的潜意识中究竟在想什么?想讲什么?准备想做什么?当受测者知道原因之后,这个潜意识的力量就会渐渐褪色,进而不再产生作用。

而我们的业力就像有根的草,斩草本来应该除根,有时候虽然不除根,但是如果我们一看到草就砍,只要芽一冒出土就除草,那么草根就会因为来不及吸收营养而慢慢萎缩。

同样地,虽然有业力,但是它不一定会造成我们的困扰,就像草根还在,但是只要不让它有机会生长,业力自然也会消失。我们普通人都有遇到困扰的时候,虽然我也肯定心理治疗的效用,但佛法毕竟是正本清源,能除根的,所以用佛法来处理情绪烦恼,比心理分析或是催眠更好一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精神病是由什么业力引起来的呢

有人问,现在经常会看到一些精神不太正常的人,那这个...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

记得第一次在一本书里看到这句话:在业力的推动下,没...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

没有了肉体,下地狱为何还会痛苦

问: 人死了,肉体没有了,下地狱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 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境界一现,就是知道...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二、业

第二篇 业 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 业,梵语karman,音译...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

圣严法师: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

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

大安法师:内心有挂念,无法一心念佛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初学佛的人,应该放下万缘念佛,但总是...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谛闲法师法语集

在宁波天童寺讲法华经上堂法语 (师拈拄杖云。)光照东...

海涛法师《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

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向众比丘说法。首迦长者请问家中...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

割耳救雉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

知足的人才能转烦恼为菩提

●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在世间若无所贪求,无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