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睡眠之害

2010/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转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烦恼;世间诸法尽皆无常,若能净心,即得智慧,彻见实相,便可远离苦恼,得大安乐。

当时,有一比丘心智昏钝不明,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放纵习性,咨意睡眠;贪爱色身快意舒适,从不修习无常观等观行法门。佛陀观察这位比丘总是懈怠懒惰地度过每一天,不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七日的时间,担心他因放逸而堕落三涂,於是前往比丘静室予以度化。

然而在房内的比丘不知佛陀的到来,依旧酣睡不醒,世尊见其心念汩没,觉性迷昧不显,便弹指作声令其觉晓,同时呵斥道:「快起床,怎麽还在睡觉呢?你这样的行径就像牛马身上的寄生虫,以及螺、蚌、蠹虫一样,不知此身乃众苦根源,隐蔽於不净之中,只因贪爱身体的舒适而懈怠堕落。如同有人受重伤,遭遇如此危急厄难,却安逸睡眠而不寻求解脱之道。修行之人不能懒惰好眠,常当自警,心心念佛念法念僧,学习诸佛菩萨的行迹,便能远离忧患苦恼。此外,还要常观无常苦空,破除邪见、令生正见,便是世间明眼之人。若能如此,千倍福报功德由此而生,永远不会堕入三涂恶道。」

比丘闻佛音声,如雷贯耳,惊坐而起,见佛亲自教诲於前,立刻起身顶礼佛足。世尊接着问比丘:「你能忆知过去生的因缘吗?」比丘惶恐地说:「弟子心智为五蕴烦恼所覆盖,不能明了多生累劫宿命之事。」世尊悲悯地说:「你在过去维卫佛时曾出家修行,不仅不诵经持戒,更贪求名闻利养,饱食终日懒散不勤,从不存念佛法义理,所以命终之后便堕落为寄生虫。五万年后果报受尽,又投生为螺、蚌之类和树中蠹虫各五万年,这四种虫心智昏?,长生暗冥无有智慧,贪身爱命喜好隐蔽之处,以冥为家不乐光明;若待其一觉醒来,已过了很长的时间!如此久远缠绕在罪业之网,不求出离。今日,你终於罪毕福生,能生而为人,更得以出家修行;为何还要重蹈覆辙,贪着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比丘听了过去生懈怠受苦的因缘,全身毛骨悚然,心生忏悔;自此一心念道,以精进勇猛之力漏尽烦恼,证得罗汉,不再受生死之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就像一场无常的旅行

有些老年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佛后,对亲情变得麻木不...

真修行人要过的睡眠关

睡是五关中最后一关,只有前面几关都通过了,才能通过...

韶华将尽 人生没有如果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从垂髻之年,到风前残烛,人生转...

老病死怨敌,时时横眼前,智者谁欢喜

有人问现在各种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众多明星的号召力也...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国王的白发

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

不为富贵贫贱而转移

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禅的智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随时随地都可以...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万事皆有因

从前,徽州有个商人叫程伯鳞,他居住在扬州,非常信神...

这个害怕的念头很容易解决的

我第一次助念是我以前结婚的老丈人死亡了,去看他,我...

念佛人不能完全废掉兼修众善

印祖建议像我们这种程度的人念佛,也不能完全废掉兼修...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有十种行人多堕在邪僻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

楞严咒的功德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

感受我们自己的心

常常,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心的变化。同样的一颗心,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