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2010/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不是掉在左边,就是掉在右边,能走到终点的,都是适度平衡的优胜者。为官、经商、做事都是如此。

一、胸怀要大度。

大度能容人、团结人,心有多大,天有多大,心有多宽,路有多宽。人切勿小心眼嫉妒人,有多大胸怀做多大事。多交朋友才能成就大业。

二、说话要适度。

人生首先要管好自己的一张嘴,祸从口出,话多伤人。对孩子要以表扬为主,对部下要以激励为主,对社会要回报,对朋友要感恩,才能换得平安人生,这是最大的幸福。

三、工作要有力度。

工作要提倡吃苦、吃亏、吃硬,工作多投入,办事讲力度,推进求效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工作要自我加压,人有压力才有动力,铸就业绩,成功人生!

四、事业有高度。

为人一世要有成就感。做事要有理想目标,有了高度才能为之奋斗终身。勤业铸政绩,成就铸辉煌,把口碑留给群众,把名声留给子女,把功绩留给历史,后人自有评说。

五、寿命有长度。

生命是由每分每秒的时间构成的。这个时间的长短决定寿命的高低。关键要活出质量来,时时都有好心情,年年才有好身体,平日注重生活保健,量变换质变,寿命有长度,才能饱览享受人生。

六、读书有厚度。

人生要多读书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历史能使人深沉,学哲学能使人聪明,学数学能使人严谨,学文学能使人浪漫,人的知识结构要博中有专,每个人的文化综合素质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

七、理论有深度。

一个人的理论功底决定他发展的空间,有思想的人工作才能潜质和后劲。理论有深度,看问题才能举一反三,做决策才能游刃有余。社会上凡是能做大事的政治家、企业家首先必须是理论家,在纷乱繁杂的局势中准确观察动势,预测走势。更富有前瞻性,未雨绸缪,驾驭局面,获得更大的成功率。

八、视野有宽度。

人看问题视野要宽,提倡多维视角看问题,才能全面而准确入木三分。人做事思路要广,切勿“钻牛角尖”,一条道跑到黑,提倡有进有退,迂回前进。视野越宽,道路越宽。要放开视野,多层次交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有人气才能聚士气、财气,垂成功业!

九、办事要有速度。

人生去掉少年和老年期,能真正干事业的时间并不长。为此人要善抓机遇,放大效应,做事要讲有速度,要效率。增加时间观念,守时才能守信,守信才能做事、交友、成大业。

十、劳累勿过度。

人生无论做官做事都活得很累,都是劳其筋骨,透支身体的过程。要把握好生活和工作节奏,切勿过度劳神伤身体。长年过度劳累,会身心疲惫,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最后积劳成疾。缩短寿命,为此人要学会减压释放,善于放弃、舍得和停止。有时工作上会做减法,生命才能做加法,这是人生的辩证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

男人成功路上的10颗「地雷」

一个从不期望拥有成功人生的男人肯定不是一个好男人,...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

人生只有使用权

我常说「人生只有使用权」。 当付出时就会得到欢喜,...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

人生的四尽与四不可尽

一、人生需谨记的四尽 一尽:尽孝 对父母要尽孝;人无...

念佛人的生活「主心骨」

念佛人很多,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活得心满意足、欢喜快...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五位高僧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

印刷厂老板不印邪淫书籍的善报

台湾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厂,老板的个性耿直、爽朗,日常...

受持三戒

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弟听了佛陀的说法,便皈依三宝,出...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说话的二十二戒

1、戒多言: 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

人生之意义

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那还是好几年前,淼镇新开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经营一些...

十修歌

十修歌 一修人我不计较 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修处事有礼...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 《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

问: 世人闻念佛念心,心净土净之语,因胶执内心,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