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2015/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生活在纷繁的现代社会,每天要应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或许很难保持心态的平和稳定。其实,人有聪明愚钝、杰出平凡,事情成败有其自身规律、时节因缘,并不是急切能够改变的。所以佛法教人“随缘”,也就是顺应人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其实儒家的教学也离不开这个宗旨,就是所谓的“道”。这一条就是讲凡事都要随缘,因势利导,自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有些事情也许急切之间不能表白,尤其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声誉时,总希望能够尽快澄清事实,然而并不能如愿。那就“缓之或自明”,缓和推延,或许会自然清楚明白。“毋急躁以速其戾”,“毋”就是不要的意思,“戾”是暴戾、罪行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不要因为急躁而加速其暴戾凶残之气。因为当我们情绪急躁时,态度言语容易失去礼节分寸,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增加别人的负担,使人难以接受,更不愿和我们配合,当然无法解决问题。天地之间本来是一派祥和气象,如果心浮气躁,本身散发出来就是暴戾乖张的气氛,波及到我们周边的人事,都会趋向暴戾。自己散发出不好的磁场,最终是伤害到自己。凡事缓一步,自己心境平和,也会影响整个气氛趋向缓和,自然解决。

“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所谓操纵,有收有放,有张有弛,“操”是严格控制,“纵”是放开宽松,任其自然发展。有的人控制太严,不肯服从。如果放纵听任,给他留一点空间,或许他会受感动,自己转化过来。“毋苛刻以益其顽”,就不要太苛刻,反而加重他的顽固。人都不愿受他人控制,要求太严,让他感觉有压力、不自在,就会产生反感,不愿服从教导。如果给他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反而能激发他的自觉性,而回头向善。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宽严并济、收放自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化和管理功能。凡事都不可过激,一定要观察时机、程度,采取最适当的方法,这就不但要懂得事物道理,还要懂得人情心态。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

死神不足信,寿暂不可恃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

为心灵打开另一扇窗

这个世界,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坏...

16条做人的道理

1、做人别太滑,自己像乱麻。天天算计人,迟早要挨砸...

人生醒世妙语15句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

参透人生便是禅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我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明证法师:基础佛法修学的次第与方法

我常说修行者应该明确四个大问题,即方向、道路、次第...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对「空」的误解

我的同事得知我研究佛教时,他们大惑不解,认为我这是...

不要拿「吝啬」当「惜福」

吝啬是个贬义词,惜福是个褒义词。 很多人生性吝啬,日...

宣化上人:降伏自心

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反,...

佛经原文查不到的就能予以否定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

妙莲老和尚《要为后代培福慧》

一、闲来多为不急忙 古人有句话说:病中方知身是苦,...

托钵生活的要义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

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

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

「世间八法」让人防不胜防

沉浸在世间八法中的凡夫俗子,不可避免地在其中随波逐...

跟地狱比起来,我们的痛苦微不足道

跟地狱众生比起来,我们人间的痛苦实在微不足道。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