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净界法师  2019/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妄性真。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长相不同,你看你的长相跟他的长相不同,我们的长相跟蚂蚁的长相也不同,但是这个长相是生灭的。

你前生长得跟今生也不同,你来生的长相跟今生也不同。而我们在不同当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本性,在《法华经》里面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把生灭的相状,啪!整个破坏了,开显众生本具的心性。

在《法华经》当中,所有的人听过以后,没有人产生怀疑;所以《楞严经》是圆教中还带一点别教的思想,有些人还是产生怀疑,佛陀还要再宣说。所以,它只是《法华经》的前方便,因为它是方等时,四教并谈,以圆教为根本,但是含有藏通别的教法在里面。

这个地方先把二乘心中的问题提出来。

这以下我们看戊三,正说。佛陀正式地说明所谓的“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所谓的真妄不二、性相圆融的道理。分两段:第一段,答迷真起妄以释理违事难;第二个,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

先看第一段,佛陀讲到这个理违事难。说,我们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说你这个心是无相的,无相怎么就产生这些身心世界的男人相、女人相出来呢?佛陀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因为“迷真起妄”。“迷真起妄”,这个“真”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现前一念心性。“妄”就是无明妄想。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只能够说“迷真起妄”,不能说“从真起妄”,真怎么能够生起妄呢?佛陀观念里面是说“妄本无因,因迷故有”,妄想是没有理由的,没有原因的。妄想从哪里来?它本来就是没有根本嘛,达妄本空嘛,你说它从哪里来?它只就是一念的迷情嘛,“妄本无因,因迷故有。”你不能够说妄想从真心出来,那就完了。清净本然怎么会有妄想?我们只能够说,因为我们迷失了本性,所以产生了妄想。

后面佛陀又讲一个故事。他说,什么叫迷真起妄呢?说有一个人,一个很健康的人,早上起来照镜子的时候,诶,突然觉得:我的头不见了。他的头还在,但是他认为他头不见了,产生这一念的迷情,然后就到处说:“我的头到哪里去了?”

一个有智慧的人过去,一个巴掌“啪”打过去,诶,他醒过来了。他醒过来的时候,他头就在了;但是他在迷惑的时候,他头也在啊。他只不过是怎么样?只不过是一念的迷情嘛!

所以我们凡夫跟佛差在哪里呢?“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只就是一念的迷情,所以虚妄地显现了三界。当我们返妄归真的时候,最后觅之了不可得。

这个就是所谓的迷真起妄。这个观念,这四个字,佛陀后面会详细地说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

文殊菩萨是修何法门而成就的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

让自性佛不入涅槃

当时佛祖快要趋入涅槃了,跟阿难说了三遍。但是阿难没...

依攀缘心随逐生灭,故得生死流转

《楞严经》卷四中,佛陀敕罗睺罗尊者击钟,以此引导四...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彭鑫博士:认为SY无害于健康的误区

传统西医认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葡萄糖...

佛陀开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杂阿含卷四九一经》,是佛陀教导在家人...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圣严法师:忏悔的方法

打坐时,方法用不上,心头妄想多,身体情况多,这些都...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一切都会过去的

放弃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人只有在保全自己...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