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2016/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应当交什么样的人为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朋友分哪几种?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者三友:

损友一:第一种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谄媚的,阿谀奉承的朋友。你指鹿为马,他说那就是马;你黑白颠倒,他也赞同你的看法。

这种人往往没有原则,但有目的。他能够这般阿谀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损友二:第二种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欢搬弄是非的朋友。

这种朋友常常断章取义、巧舌如簧,最后改变了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则是“讷于言,敏于行”。远离他们,是你成事的前提。

损友三:第三种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朋友。

这种朋友往往一聊天,就把自己和一些名人、熟人扯上关系,自吹自擂,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自信,却忽略了朋友的感受。然而真正的朋友相处起来应当是舒服自在的。

这三类人要么想要攀附你,要么会坏你好事,要么会让你觉得疏远。大多也不会在你落魄的时候拉你一把。所以不值得信赖和依靠,请尽早渐行渐远。

益者三友:

益友一:找正直的人做朋友。这个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来直去,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机。

益友二:与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时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时候,默默无语拉你一把,这是真正的朋友。

益友三:与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择友是门学问,远离损友,与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人生不同阶段,我们如何交友?

孔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人的一生成长,每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年少的时候是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感情容易冲动,恋爱容易出事,所以小时候感情那么冲动的时候,交到的都是青春热情,毫无功利的朋友,这固然是好。

但是冲动过去呢,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中年人最怕就是拉帮结伙,拉山头,结朋党,彼此争斗,因为人有资本了。

到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别老觉得我得到的这些东西我就放不下,人到老的时候,有些东西是要舍的,就是不被所得负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要提升自己的行情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在世间上生活,要不断增加很多...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

信徒也分三等

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世间人各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就...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是圆顿止观。 止观,佛法在各种修行...

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

佛教的生死轮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轮回现象在到处诠释。例如风起云...

海鲜的饲养内幕

据媒体报导,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北大演讲时,...

亲人对佛法抵触,如何随顺他们

问: 身边至亲人如父母,十分抵触修学佛法,读诵礼拜...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

如何理解众生皆平等

问: 当今社会太多不平等,而佛教里说众生皆平等,是...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圣严法师《理直气「和」》

有近来发生许多的社会事件,都是由于当事人的情绪失控...

证严法师:离欲、精进

何谓精进?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做任何事,必须专...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

惟贤长老《学佛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