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智谕法师  2014/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是圆顿止观。

止观,佛法在各种修行法门皆用止观。有人误会,止观属于天台,不是的!佛法不外止观。修止,是成就定的方便;修观,是成就慧的方便。定慧二道是佛道。所以,各宗各种修行法门,皆修止观。

止是止诸恶,就是所谓「诸恶不作」;观是修于慧,就是「众善奉行」。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是佛道。文殊师利菩萨在维摩诘经上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其实就是止观。所谓不善不生,是止诸恶;善法不灭,是修诸善。

如果念佛知道修止观,对你有很大好处。心中生烦恼的时候,马上知道念佛,就是修观;念佛,烦恼就下去,就是修止。所以,一声佛号是止观双运。 在世间起贪心的时候,不要教它起现行,赶紧提起佛号,至诚恳切念佛。念佛,智慧就清朗了,贪心就下去了,这是止观双运。

起瞋恨心,要发脾气的时候,你先念几声佛,念佛号以后,瞋恨心就下去,这就是止观。起瞋恨心,知道念佛,是慧;经过念佛,瞋心消灭,是定。这是定慧二道。

如果大家知道用这个法门,在世间很方便,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先念佛,总教它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样你可少造多少罪?没有罪业因缘,就不受苦报。

世间作恶之人,如果知道念佛,他恶就会停止,可惜他不知道念佛法门。所以大家回去,见人,劝他念佛。你可以自度,也可以度人,自度度人,称为发菩提心。希望大家在社会上,时刻注意到,如果能感化他,任何人都知道持戒念佛,社会就安宁幸福了。

实在说起来,阿弥陀佛就是止观,一切诸佛皆不离止观,因为一切诸佛,定慧二道具足。初修的时候,当然修止观。修止得定,修观得慧。

大家知道,阿弥陀佛翻译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定,修行方便在于止;无量光,就是慧,修行方便在于观。

怎么知道十方诸佛,皆是定慧具足呢?释迦牟尼佛为了要度众生,独赞阿弥陀佛,这是要使众生标心有在,不令他的心散散漫漫。大家知道,无量寿、无量光是阿弥陀佛,可是一切诸佛,没有「有量光、有量寿」啊!皆是无量光、无量寿。

或者有人说:「经上不是说,有的佛的光,有大有小?有的佛,光照八尺,有的光照一由旬,有的照千由旬、万由旬。唯有阿弥陀佛光照无量。」

这是随众生心分别,不是佛光有所分别,众生心有净有秽,感佛光有大有小。譬如说,释迦牟尼佛的光也是无量,可是在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心秽,见佛之光只照八尺。

实在说起来,一切诸佛皆是无量光、无量寿。怎么知道呢?因为一切诸佛同一法身,一即一切,所以光寿皆是一样。

可是,同一法身出报身、化身。报身固然也是相同,因为证报身就是证法身;化身不同,所以,有的佛现的光有量。譬如说,天上的月亮是一个,你要是用一盆水,它现的影就大一点;用一杯水,它也现影,就小了。应众生之心,才有光大光小,不是诸佛有分别,众生根机有分别。

所以我们知道,无量寿,其方便就是修止,定具足就是无量寿;无量光,其方便就是修观,慧具足就是无量光。

大家知道这个道理,要知道惭愧心,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现的光小,是我们众生心所感。我们知道是我们众生心所感,就应该惭愧涕零。如果,一旦你把秽心变成净心,心净则佛土净,那释迦牟尼佛的光,也同阿弥陀佛无量啊!

所以我们念佛,要持戒念佛,要仗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止诸恶、修诸善。诸恶止到究竟处,就是佛的究竟涅槃;诸善修到究竟处,就是佛的无上菩提。它的下手功夫,不过是你时时刻刻修止观。

修止观的方便处,就是在世间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忘记念佛的名号。所谓「打蛇打七寸」,修行也是一样,「化丈为尺、化尺为寸」,掌握它要领的地方,就一切具足了。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掌握在何处呢?就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提得紧,至诚恳切,就掌握住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问: 一位法师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任何一部经典上说...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

北宋高僧元照律师

人世间常有一句俗话:叫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其...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学佛是否不用讲世间法

问: 学佛的人是不是不用讲世间法? 夏坝仁波切答:...

修行人是胆小怯懦之人吗

问: 很多年轻人非常佩服世间的伟人,认为他们是真正...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

你为何后悔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会这样说:真后悔啊如果当初这件事那...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

佛教中的「称谓」有哪些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代表...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

【推荐】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