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南怀瑾老师  2016/09/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

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回事。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

佛教讲上报四重恩,其中有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当然也是师长的范畴。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样修行,怎么摆脱烦恼和痛苦。

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都报答不尽,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要供养。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且将来“利息”很高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是要供养世界上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及没有恩惠的人,我们都要供养他们。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我们都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

佛教中讲培植三种福田:

一是恩田。

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

二是敬田。

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三是悲田。

悲田,是指我们要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时,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帮助他。表面看上去,我们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我们是在帮助自己种福报,所以只要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人家。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就像农民在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才能有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是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有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

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你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是来源于培植福田,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讲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一切佛刹,极微尘中各有一切极微尘数佛,是说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菩萨海会围绕。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对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长福报,三是灭除我们的悭贪。

供佛,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那你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而且将来“利息”很高。因此,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己的贪心、执著。一个人如果执著财物,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你银行里一分钱也没有存进去,虽然银行里的钱很多,有的人能从那里取出十万二十万,但你一分钱也取不出来。所以布施、供养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存钱。

人因为贪著的关系,使得我们不能够广修布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是过时、自己不喜欢穿的,才会比较大方的送给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刚买的时装送给他人。

再比如送人家电器,总是看家里那些用不着用旧了的拿去送人,你不会把刚买回来的大彩电搬去送人。为什么我们舍不得把最高档、最贵重的东西送给人家?原因就是贪著,因为我们对好的东西产生执著。

如果你对这些最好的东西不贪著,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去布施,救济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那么本身也是在破除我们的自私、悭贪、执著和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

降服邪淫的14个方法

邪淫和淫欲心就是一种欲望,从心相来说,则是因贪心而...

不该你得的财,拿了就是灾祸

谛闲老法师讲过一个公案,在上海有个所谓的大善人死了...

布施波罗蜜

做布施应该像仙人做布施一样,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放布...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活着的水

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水太热了,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

把错误当成一种财富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

妙莲老和尚:煮好吃的素菜度家人

好多在家菩萨说:「老和尚啊!我们在家学佛真是好苦喔...

素食不为人知的11大好处

每年的11月25日被定为国际素食日。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

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拿得起、放得下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经历着放下、放下、再放下...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把人生拉长看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位同村的青年被同一列列车拉进同...

乾隆皇帝的清晨保健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岁,这都要归功于他独到的养...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和尚遇鬼

传说中的鬼怪,并不一定都会吃人、害人,有时候他们只...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我曾经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 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

上天的厚遏

希腊哲学家季诺,经常在雅典的市场里讲授他的哲学。开...

把「空性」当成休息站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