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2016/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有人曾说,孩子初生时大哭,是在控诉轮回的痛苦。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婴儿在不断成长,小学、中学、大学、成家立业……韶华之年,他表面上看来青春美满,但实际上生命却在一天天缩短,正在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时,不知不觉就会步入老年,感受衰老的痛苦。

世人虽喜爱青春韶华,却不想暮年这么快就到来,诚如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所言:青春时光刚刚谢落,衰老就会现于眼前,尽管人人都想青春常在、永远不老,但青春与衰老就像赛跑一样,刹那不停地就流逝了。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虽然渴望欲妙受用,怎耐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体的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行住坐卧、稍稍活动就会气喘吁吁,感到困难重重;做什么事都很费劲,常常感到苦恼、绝望。

有时我去一些养老院,看到那里的条件不错,但老人们心里很落寞。如果你不懂何为老苦,到了那里以后,看到老人们睡的地方、吃饭的状况,就会感悟到:“哦,总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这样。”

有些老年人常夸耀自己年轻时如何漂亮,但现在再怎么讲,脸上也找不到一丝漂亮的痕迹。而且,平日里说话吞吞吐吐,走路颠颠倒倒,跟年轻时相比,简直相差悬殊。

不过,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法王如意宝圆寂前两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老人家讲《大圆满前行》《宝性论》时,引用佛经、印藏大德的教证滔滔不绝。不信佛的领导听到后,特别惊讶:“啊,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背出这么多教证?真是太精彩了!”

明朗大师造《三戒论注疏》时也是年过七十了,他在此论的结尾中说:“尽管我年纪大了,但智慧却有增无减,越来越炽盛。”

在藏地,荣索班智达活了119岁,汉地的虚云老和尚圆寂时是120岁。

我家乡还有一位老人,从年少起就坚持每天磕100个头,至今也从不间断。现在他虽有96岁了,但仍身体硬朗、精神瞿铄,上楼梯也不需要人扶。

怕老是根本没有用的。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的修行教材。我们若能对此认真思维,认识到无常是世间不变的规律,并对此产生坚定的信解,那在老年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该抓紧时间做些什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

学生应怎么学佛修行

问: 学生应该怎么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答: 好好学习...

有十种行人多堕在邪僻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学佛要有十种心

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下...

心有满足,就是最大的财富

现今有些人物质富足、生活奢华,却始终感觉不到快乐,...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散载与很多的论中。...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

自己教育自己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圣严法师: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只有接受,一切才有开始

我从小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问很多问题。比如我常想,为...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

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恩德的恩这个字,上边是个因,因是万物因由。就如孩子...

心肝在树上

有一只雄鳖和一只猕猴,两个感情非常的深厚。猕猴常常...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