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四法供养为最上

2017/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师园。

有一天,优填王带着舍弥夫人和五百位婇女正将前往拘深瞿师园游玩。当时舍卫城中有位比丘,心中忽然起念:“很久没有见到世尊了,应该要前往礼敬、承受、问讯。”当他乞食毕,就以神足飞行虚空,到了拘深瞿师园,便在闲静之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一心系念。

这时舍弥夫人和五百位婇女到了林中,遥见比丘以神足飞到树下静坐,便不约而同走向比丘,以恭敬心头面礼足,在前合掌站立,五百位夫人也都向比丘顶礼,并合掌围绕着比丘。优填王远远见到此景,心中想:“那里面一定有鹿群,或者有其他野兽。”便乘着马往五百夫人的方向急驰飞奔。

舍弥夫人遥见优填王驾马奔来,心里便想:“大王现在看起来相貌凶暴,说不定会伤害这位比丘!”于是夫人高高挥举右手,大声对优填王说:“大王!这是位比丘,请不要惊吓他啊!”优填王听到,便下马舍弓,来到比丘面前,对着比丘说:“比丘!为本王说法!”比丘以睁眼仰视了优填王后,默然无语。优填王又对比丘说:“赶快为本王说法!”然而,比丘还是默默地仰视着国王,一语不发。

这时优填王心中想:“我可以问问这个比丘关于禅修的事情,如果他为我说法,我这一辈子将供养他饮食、衣被、卧具、医药,如果他不肯为我说法,那么我就杀了他!”因此优填王又对他说道:“比丘!为我说法!”然而这位比丘依然是默无回应。

拘深瞿师园的树神,知道优填王心中的恶念,便在远处化现鹿群,分散国王的注意力。国王见到鹿群便想:“算了!不要理会这沙门!”优填王手捉弓箭,乘上快马,朝着鹿群飞奔而去。

大王离去后,夫人们问道:“比丘!今天您是要去哪里啊?”比丘答:“要到过去四佛曾经修行的地方,亲觐世尊!”夫人们说:“现在正是时候,赶快去吧!不要留在这里。倘若被大王杀害,那他的罪业就深重了!”

于是,比丘便从座而起,收整衣钵,在虚空中飞行离去。夫人们见比丘在虚空中高飞,远远地便对优填王高呼:“大王!请看!这位比丘有大神足呢!他在虚空中飞行自在。比丘尚有此神通力,那佛陀就更不用说了!”

比丘到了拘深瞿师园佛陀之处,放下神足通,以常凡法恭敬徒步来到世尊面前,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世尊问:“比丘!你在舍卫城里结夏安居、随时乞食,感到劳倦吗?”比丘答:“世尊,我在舍卫城里用功、乞食,心里没有劳倦。”佛又问:“那今天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我是特地前来亲觐世尊,问讯起居。”

世尊对比丘说:“你现在来到过去四佛居住过的地方见佛,刚刚还能从优填王的手里脱逃,实在是奇特难得!你为什么不对优填王说法呢?优填王已经对你说:‘比丘,为我说法!’你为什么不肯为他说法呢?如果你能为他说法,优填王自然法喜充满,就会尽其一生供养你饮食、衣被、卧具、医药。”比丘回答:“当时国王想问坐禅一事,所以没有回答他。”佛问:“为什么不向优填王开示坐禅之法?”

比丘回报:“优填王能在禅定法上得到什么利益呢?他性情凶暴,毫无慈悲心,所杀害的众生,数量难以算计;心中更是三毒炽盛,常耽溺于五欲的深渊中;也不曾听闻正法,可说习气垢重、障惑无知,更聚集了诸多的恶业;倚仗着王权威势之力,贪着财宝,心中憍慢目中无人,像盲人失去视力,这样的人如何修习禅定?禅定法门,是诸法之中最微妙清净的,心粗秽浊之人,如何能够听懂?禅者隐微没有形相,难以觉知,只有聪慧明达的智者,才能体会当中的妙义。因为这缘故,所以才不向优填王说法。”

听完比丘的回答,世尊开示说:“衣服脏了、旧了,要用水洗涤才会干净。欲心炽盛,要思惟不净观的道理,方可化除;暴恚瞋怒之时,要修习慈心来转化;愚痴闇钝的人,就要缘虑十二因缘的道理,除尽痴闇;比丘啊!你当时为何不好好地为优填王说法呢?当时如果能为他说法,让他心生欢喜,就好比世间的大火,再怎么炽盛,都可以方便除灭,更何况是人呢?”比丘听完佛的开示后,沉默不语。

佛陀为在座的比丘们开示:“如来处世,甚为希有难得,如果有天、龙、鬼神、乾达婆等来向佛请问妙义,佛都会一一为他们广说法要,使他们心开意解;如果是国王、大臣或一般的老百姓来请法,无论是刹利四姓哪一种姓,佛也会以平等心开示。为什么呢?因为佛已经成就四无所畏的功德,说法无有怯弱;佛已得四禅,于一切禅定之法,无不融通自在,也有四神足,功德不可计量,亦行四等心,所以如来说法无有怯弱,通达无碍,是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诸位比丘!你们要勤求方便,修习四等心,慈、悲、喜、舍,善护念众生。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

“如果要做父母兄弟眷属及一切众生的善知识,就要教导众生行此四法供养,方能得到真实的功德。是哪四事呢?第一、要教导众生恭敬于佛,因为如来是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是一切世间、天人的导师,度人无量不可称计,最为尊贵;第二、要教导众生修习正真之法,除秽恶之行,这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做的事;第三,要教导众生供养僧众,因为和合的比丘僧团,有四双八辈、十二贤士等,成就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故如来圣众乃世间无上福田;第四,要以方便劝化众生,奉守如来戒法,修习贤圣之行,趣向清净无为的解脱道。如果有比丘想要修习道法,就要在这四事上用心行持。以法供养三宝,是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所以比丘们!当如是学习。”

比丘们听完佛陀开示,个个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增上品第三十一(二)》

省思:

故事中,佛言:“法之供养三尊,最尊、最上,无能及者。”如理修行,为法供养;随缘化度众生,使其归信三宝,修行正法,离苦得乐,亦是以法供养三宝;事上修行、理上契悟,终能圆融事理,契合佛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若时节因缘成熟,皆能证悟自性,所以诸佛菩萨以大悲心不舍一众生,为众生作得度解脱因缘,创造缘起,令有缘众生皆能修福修慧,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这也是庄严菩提、报佛恩德的无上供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问: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仁清...

超拔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开超拔法会的时候,不是超拔众生的身体,而是超拔...

佛说不清净的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今生务必要积累资粮

现在有些人,拥有一点财产便死执不放,舍不得用在对今...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

身口意供养如何做到圆满

问: 身口意供养上师,怎么才能样做到圆满? 达真堪布...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

名与利捆绑着我们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

你得有一分相应,才能够生到净土去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亦是个体立身成业...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人生中重要的八个健康伴侣

伴侣一:菠菜 不贫血:菠菜中富含铁,铁是人体造血原...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

在家女众哪方面最难突破 该如何下功夫

问: 在家修行的女众在哪方面最难突破?该如何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