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本源法师  2017/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我们不住相而行布施,我们什么都不执着,三轮体空去布施,这个因地空了,那将来在果地还能不能得到功德?我们看经文中佛陀是怎么说的,“何以故”就是为什么的意思,为什么佛陀要叫大众不要去执着于六尘之相而行布施,佛陀在此地自问自答,“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在这段经文中佛陀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住六尘之相布施,就是以我们前面所讲的三轮体空的精神去行布施,我们所得到的福德那是不可思量,无有边际的。

这个地方讲的是福德而不是福报,福报与福德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福德是成佛的资粮,往生西方亦复如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要注意这里讲往生西方的资粮是福德而不是福报。福德是福慧双修的结果,我们前面讲六度,六度法门即是福慧双修,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报,禅定、般若是修智慧,精进通前通后,前面的布施要精进、持戒要精进、忍辱要精进,后面的禅定要精进,般若也要精进,所以这个六度法门它就是福慧双修。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你想要成为这个世间有福报的人,你只要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就可以了,如果你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做好了,你就可以得到无量的人天福报。但是我们要知道,福报是世间的有为法,有为法还有一个名字叫有漏法,有为法在《金刚经》当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再通过一个典故来看看福报与福德之间的区别。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法,梁武帝听说达摩祖师是一位高僧,就将达摩祖师请至宫中促膝长谈,梁武帝就沾沾自喜的问道:“大师,我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就跟他讲:“并无功德,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梁武帝听了之后就闷闷不乐,达摩祖师觉得梁武帝不是可度的法器,就私下而去了。那达摩祖师为什么说梁武帝所做的这一切善事没有功德呢?我们现在的学佛人做的也很多,全心全力的供养道场、供养三宝乃至于弘扬佛法,我们要从这个故事当中仔细的去思考,你看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做了那么多却并没有功德。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梁武帝执着于这些善事,也就是说他没有不住相而行施,他是以希望得到回报的心在做布施,那这样的布施只是有漏的人天福报,而不是无漏的福德。

所以我们学佛人在修学菩萨道的时候,一定要具足三轮体空的精神,这样我们所做的善业才能成为无漏的福德,成为我们将来往生西方的资粮。为什么现在学佛的人多,念佛的人也多,往生的人却少呢?根本原因就是学佛的人不明理。不明理就麻烦了,虽然我们也在行布施,但都是住相布施。在寺院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捐款以后都希望成为寺院的大功德主,我们要知道这就是有所住,这个功德就小。你默默无闻,做了就做了,没有需要回报之心,也不把自己当成是寺院的VIP,那你的功德就是福德。

福德与福报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福德是无漏之法,是成佛的资粮,而福报是有漏之法。什么叫有漏之法,就像我们往茶杯里倒点水,但杯底有个洞,福报就像水一样慢慢漏掉了。你福报修得再多,如果你这辈子不能往生西方,五戒十善也没有持好,那这个福报来世不会到善道去享,到哪里享用呢,到地狱道做个大鬼王,到鬼道做个土地公公、土地奶奶,到畜生道做个大熊猫、宠物狗。由此可见,修行人只要念头一转,一明理啊,福报就可以转为福德,那才是真正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以后在修学六度法门的时候,一定要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修学,这样我们所得到的福报才成为福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达真堪布: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属于世间的一些名闻利养等福报,可...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

梦参老和尚《我在哪里》

朱建民校长致辞: 老和尚、仁隐董事长、修慈董事长、...

不要太当真、太执着

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如果自己突然死了会怎样?会堕落...

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今生今世虽然积累了...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

有十种方法能快速得福

每人个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佛教与企业文化必备的六种准则

古为今用 如虎添翼 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精进不怠

淡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不追求名...

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

关于「空」的认识

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却局...

南怀瑾老师的50句人生精言

南怀瑾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

圣严法师《有边与无边》

边是界限、范围、领域、阶段等的意思。从空间讲,这个...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

无明的产生

一个禅师在讲禅: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 这时有一...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简单地讲过贪、嗔、痴的嗔;嗔的害处是何其的多...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败的原因

朋友好心对我们说:你做人非常失败,我们听了不必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