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极光通达,就能开大智慧

宣化上人  2017/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极光通达,就能开大智慧

参禅即是“静虑”,净到极点,什么思虑也没有了,所谓“净极光通达”,必要净到极点,智慧光才显露,而能开悟。净不到极点,则光不能通达,也不能悟。欲净到极点,必要本着六大宗旨。

一不争

世界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坏?因为人人都争。这包括争名、争利、权、争地位,最严重的是争色。人心里常与自己斗争,一会儿想修道,一会儿想发财,一会儿又想吃好东西,自己与自己常不平安。自己心里有斗争,人与人之间亦互相冲突。为什么冲突?因为争利益;为什么要争利益?因为想维持自己的生活,养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着色欲而成立的。为了维持这个色欲,保护自己的家,便引致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次而导致家与家争、国与国争,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起初是一国内国民与国民争,进而与其它国家纷争,推而广之,扩而充之,则世界与世界争,星球与星球争,造成水火不兼容之局面;宇宙内大战争,皆由这一念的争心而起。因此,我们坐禅,先要把这个争心停止。

二不贪

再深一步研究,争心后面有个军师,就是贪心。贪名、利、财、色、食、睡,贪得无厌。

三不求

人为什么贪?因为在贪心后面有求心所驱使。这个求是非分之求,向外驰求,见到别人的东西,则欲占为己有。

四不自私

人为什么向外驰求?因为后面有自私心作怪,处处为自己着想。自私的人什么都怕;因为心有黑暗不够光明磊落,总怕自己吃了亏,所以心里常常恐惧。

五不自利

由自私心的驱使,进而专为自己利益谋算。

六不打妄语

既然已犯了争、贪、求、自私、自利这五大宗旨,便会打妄语。打妄语的初衷,乃为了保持自私自利,故变个方法骗人。

修道人要停止这六种妄想,才得到平安,你若有此六种邪见,则昼夜六时都不安宁。若能停止了它,则心里安宁,天下太平,什么麻烦都没有。为什么有麻烦呢? 因为有此六种邪见,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只差一点点,便天天忧愁,又愁天塌,又怕地震,又怕太阳失去光明。忧愁太多了,弄到眼花牙掉,发白面皱,不知什么时候又要去见阎王。这皆因为不明白做人之基本道理。修道要明白六大宗旨,心里才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

现在每次略讲开示,将来大家把道理明白了,就不需要讲。坐完出静后,就要“行香”、“跑香”。跑香时,你也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就自然地持戒、布施(布施一切坏习气)、忍辱、精进、禅定,而得到智慧。参禅时六度齐修,皆有连带关系。现在大家未明白道理,故多讲一点;将来明白了,则不必多讲。参禅是要实行的,譬如你说读书好、读书好,但你却不读,则没有用处;你说坐禅好、坐禅好,若不去坐,也没有用处。必要拿出宝贵时间,修此微妙法门,谁能净极光通达,谁就能开大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净土五经精华摘要

佛说阿弥陀经精华 ☆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

光是心好不够,还得要有智慧

慧根,智慧的根。植物的根都隐藏在土里,看不见却蕴含...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烧水的智慧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

不能得不义之财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要想有智慧,多做法布施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大的法布施就是讲经说法,...

宣化上人:万事忍为贵

修行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

宣化上人:毁谤三宝、口犯四恶堕耕舌地狱

有一种地狱,叫耕舌地狱。什么叫耕舌地狱呢?人死了,...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 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作...

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

你若能会得,就是百草头上祖师意。 末法时代,就是人心...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如何才能降魔

问: 如何才能降魔? 惟贤长老答: 慈悲可以降魔。《...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

好为人师的老山羊

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它...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

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归根结顶之法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

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问: 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

为什么在家居士都要以师兄相称

问: 为什么在家居士都要以师兄相称,而不能以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