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斌宗法师  2017/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们不得安然谓之苦。世间苦事无量,如三苦、八苦、十苦、百苦……说不能尽。

单举现世所受的三灾,和死后所堕之三途苦报来说,所谓三灾:一、饥馑,二、刀兵,三、瘟疫,此为苦果,果必由因而成。究竟这些苦从何而来?乃由吾人之贪嗔痴三毒做出杀盗淫三恶业,此为惑苦之恶因,即由贪造盗业的招饥馑灾;由嗔造杀业,即感兵刀灾;由痴造淫业之感瘟疫灾,此为现世所受之苦。尚且好杀、偷盗、淫乱之人,还要受社会之厌恶,人群之鄙视,同时更要受法律的制裁。

其次,由悭贪故随业而堕饿鬼;由嗔恨故随业而堕地狱;由愚痴故随业而堕畜生,此死后所受之苦。

其他如《地藏经》所说:多贪众生则受贫穷苦楚报;多嗔众生则受丑陋癃残报;多痴众生则受顽呆无知报。或因贪——好盗,遂堕山猪、老鼠之类,依贪习气所感故。因嗔--好杀,而堕虎狼、蛇蝎之类,依嗔恨习气所感故。因痴--好淫,即堕鸳鸯、雀鸽之类,依淫习气所感故。

你看这称苦不苦呢?人们如果甘心吃受,视为非关重要的事,那就无话可说。如或不然,有急求解脱的必要,那无论何人都要赶快来信佛学佛,因为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故。当用何等佛法去脱离它——苦?讲起佛法,它的范围很广大,内容很丰富,就经律论的传译,和我国历代祖师的著述,结集成为一大藏经,已有数万卷之多。虽然如是,但统起来说,其中所明,宗要不出戒定慧三学,此为佛法之三大纲领,修学佛法者,当向此努力进取。

依戒学实修可以对治悭贪,贪心一灭则不造盗业,恶因既灭,苦果自亡,则不受饥馑、贫穷,或堕饿鬼等之苦报。依定学实修止观,可以对治嗔恨,嗔心一灭,则不造杀业,于是那有刀兵或堕地狱等之苦报。依慧学进修,可以对治痴昧,痴心一灭,则不造淫业,于是自然不受瘟疫或堕畜生等之苦报。这就是佛法能使人离苦的善策。

至于得乐,限于时间关系,现在简单来说,学佛人能严持戒律,则能常得清净庄严之乐(不毁犯身口意三业,自然清净庄严);能够精修定学,自然常得解脱自在之乐(不被尘境摇动,自然解脱自在);能广求慧学,则能常得理达心安之乐(有智慧故,自然理达心安),这还是小事,能真实的依照三学实修,乃至究竟成佛,获到常乐我净的殊胜妙乐。

上来所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就是这种道理,玆再来说几句补充话:如能真诚皈依三宝,也是可以离苦得乐。

皈依佛,佛是觉义,觉则不迷——无痴,于是则不造淫业,自无瘟疫,或堕畜生等苦报,永能常得身心觉照乐。

皈依法,法是公正义。公正则不贪(公正则无私欲),于是则不造盗业,自无饥馑,或堕饿鬼等之苦报,得能常恒身心如法乐。

皈依僧,僧是和合义,和则不嗔,于是则不造杀业,自无刀兵,或堕虎狼等苦报,还能常得身心和谐乐。所以经云:皈依三宝故,不堕三途苦,也就是这意思。

大家有没有希望离苦得乐?如果有的话,那么,尚未皈依学佛的,当赶快来皈依三宝,修学佛法为安身立命之善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弯一弯腰,也许你的人生就从此改变

传说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佛陀的出家是为了什么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不知人...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

星云大师《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望、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世界上...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

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推荐】恋爱时自己纯粹就是猪脑子

寺院生活虽然封闭,但常会有一些消息传来,有的消息很...

家长在不知不觉埋下的10粒恶种子

中国家长常常不知不觉埋下的10粒恶种子: 第一粒:砍...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大安法师:寺院办超度,是否捐钱多功德就大

问: 有些寺院办超度大法会,分内堂外堂,里面收费千...

往生西方是诞生,不是死亡

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肃杀的意思。这种观点是不...

四季中的饮食养生

如果我们懂得正确地吃,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人与大自然...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

星云大师《人事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

修行人不要有诤讼胜负之心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

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有信徒问我:「师...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