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

2017/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在将要入涅槃时,化导并降伏了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佛陀继续行化至摩偷罗国时,告诉阿难:“我入涅槃百年后,在此摩偷罗国,有一位卖香的商主名为笈多,其子优波笈多将出家学道,成就道果,并广做佛事,教化无数人证阿罗汉果,受人尊称其为无相佛。此处有石窟,长十八肘,广十二肘,优波笈多尊者每度一人证阿罗汉果,弟子即投置一四寸筹入石窟中,最终整个石窟都将填满。阿难当知!在我之后,教化弟子第一者为优波笈多尊者。”

佛问:“阿难!你有看见远处的丛林吗?”阿难答:“世尊!我看见了。”佛言:“那是优楼漫陀山,如来入涅槃百年后,将有舍那婆私比丘在这座山中建寺,说法教化众生,度优波笈多出家。在摩偷罗国有长者子兄弟二人,名那哆、婆哆,是优楼漫陀山的建寺大功德主,因此寺名为那哆婆哆,法筵殊胜,堪称第一禅处。”阿难对于优波笈多尊者能教化众多之人成就道法,感到非常惊讶。佛陀告诉阿难:无需惊讶此事,在过去久远世以前,优波笈过去多生之时,就曾饶益甚多人。

过去世,在优楼漫陀山的三边,一边是五百缘觉修行之处,一边是五百仙人居处,一边则有五百猕猴休止。有一天,猕猴群中的猕猴王前往缘觉处所,见到诸位缘觉结跏趺坐,生欢喜心,于是取树上的花果供养缘觉圣者,并次第作礼,行礼之后,自己也于最末座端身正坐,而且日日皆如此。后来诸位缘觉已入涅槃,猕猴并不知道,仍然恒修供养,恭敬如一。当它发现诸位缘觉并没有接受供养,所有食物都原位不动,于是就拉扯缘觉们的衣角、碰触其脚,缘觉均无反应。于是悲伤啼泣,怀着懊恼的心情,猕猴前往仙人居处。

当它看见五百仙人卧于棘刺上、卧于灰土上,仙人们五热炙身,猕猴就以水灭火,又藏起灰土、丢弃所卧的棘刺,当有仙人以手攀树吊悬时,猕猴就拨开仙人的手,使其坠落在地。猕猴以四威仪教化仙人们行、住、坐、卧,又于仙人面前,端坐修定,告诉诸仙人:“你们应该像我这样禅坐。”于是五百仙人随着猕猴,修习禅坐。当时仙人们无师为其说法,但自思惟三十七助菩提法,而证得缘觉道果。证道的仙人们心想:“我能证得圣道,缘起于此猕猴。”于是以香花、饮食供养猕猴。至猕猴命终时,诸缘觉以香木荼毗其身。”佛陀告诉阿难:“当时的猕猴就是优波笈多尊者,即使身处恶道中,仍然为众生作大饶益。在我涅槃百年后,又将于优楼漫陀山广行教化,饶益无量众生。

典故摘自:《阿育王经·卷第六·佛记优波笈多因缘第六》

省思:

所谓“圣人也有过去,囚犯也有未来”,不论出身为何,众生佛性平等,只要得遇圣法、值遇大善知识,启发善根、善愿,如法修行,将来必成无上佛果。古德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有幸得为人身,听闻正法,勤修诸善,更应发广大愿心弘法度众,落实自利利他菩萨行,在因上积极努力,在心地上立命安身,终能明心见性,圆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基努·里维斯与佛教结下的不解之缘

科幻巨片《黑客帝国》主角尼奥的扮演者基努里维斯是当...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佛陀劝诫比丘勿以神通度众

昔日,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难陀城的波婆利...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

失望的牧牛人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

性如灰

一位修行的人,一直以性如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

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三八等于二十三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对待真理的态度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对露笑脸的人是不会动刀的

如果你对十个人微笑,他们其中只要有三人对你笑,你就...

世上几人能悟透

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

关于戒杀的问答

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

世间好物其实不必占有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

别忘了感念自己的福报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