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大安法师  2018/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

宗门教下任何的修行,共有的特点都是注重戒律。净土宗祖师们也一样,不会由于仰靠他力,自力的修行就不管了,就放任了,恰好相反,他们更自重、自尊,严守戒律。

慧远大师的修行背景是般若法门,般若法门的行人一般比较洒脱一点,不一定注意到行为的威仪、细节,但慧远大师不一样,他一方面有般若的洒脱,另一方面他在比丘法的戒律行持上真的是非常严谨。

《十诵律》是在慧远大师的敦促请求下翻译完成的,是慧远大师的因缘,咱们东土有了第一部比丘的律。

《十诵律》出来后,慧远大师是真修实干,比如说过午不食戒他持的是非常严格的。到临终的时候,他示现生病,有人请他喝点米汤,他不答应,因为过了中午了,旁边的人就说调一点蜂蜜水给他吃,但非时浆是不是可以进食,慧远大师也拿不准,就请律师去翻找律部,看是不是允许。因为律藏卷很多啊,还没有找出来,慧远大师就往生了。说明慧远大师对持戒的细节是非常注重的。

我们再来看善导大师的持戒,有几个细节:他的眼睛从来不看女人,走路是单独走的,不跟人在一起共走,与人一起共走就会说闲话啊,所以善导大师单独走,还可以自己念佛。

看到祖师们的行为,我们自己都会惭愧得无地自容啊。我们走路可能还恰好相反,要几个伴啊,要不很寂寞啊。

念念都在道上的人,他有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风范,这样才能够成就一代祖师的德业。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他很注重梵网经菩萨戒,他有一个基本观点,你要求上辈往生,一定要受菩萨戒。

八祖莲池大师,九祖蕅益大师都是生活在明末清初,中国的戒律很松弛的时候,甚至戒坛都废弃了很长时间。

莲池大师重新恢复比丘戒法的授受,三衣一钵啊。并且对比丘戒、对菩萨戒、对沙弥戒都有整理,留下了相关的著述。

蕅益大师对戒律是一往情深,他早年在24岁的时候主要是修行禅法,径山坐禅、开悟。开悟之后,他就开始深入律藏,三次阅律藏。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著述了一本《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他看到当时禅宗的弊端,太过于洒脱,不在于所谓的著相,而是根本没有戒律之相;不在于教法很多,而是根本就没有教法。所以他要用戒律、用天台教来匡正那个时候空腹高心的狂禅。

蕅益大师就自己一边学戒律,一边带一批人学。但是我们能从蕅益大师的著述中看到,那个时候跟随大师一起学戒律的人很少,一般常随众十来个人,有时候六、七个人,最后只剩了二、三个人。

蕅益大师后来就说“庶几二三子,慰我平生思”。跟他学戒律的就是二、三个人,甚至其中还有人还不幸短命死矣。所以他觉得戒律太难弘扬了。

在五十岁那一年,蕅益大师有一次跟他的弟子成时说,我早年有一个大的志向,就想恢复佛世的芳规,聚合五比丘如法共住。因为戒律讲,无论在像法、末法,只要有五比丘如法共住,就表明佛法的正法还在这个世间。于是就一直想找五比丘如法共住,最后努力了二十多年,想求五比丘持戒共住而不可得呀。

蕅益大师说现在我不再是那个志向了,我现在是念念求生净土。现在讲点法无非给众生种一点圆顿的种子而已,不再像年轻的时候,可能志向很大,要把众生一网度尽,现在这个愿望没有了,做不到啊!要等自己从西方极乐世界回来以后再来说了。可见戒律很难弘扬,但是蕅益大师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去弘扬。

对持戒和念佛的关系,蕅益大师是非常明确地表明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念佛人一定要持戒,一个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省庵大师说自己是行在梵网,志在西方。印光大师对五戒十善也非常地重视,常在与信众的书信往来中,劝人持戒念佛。

由此,我们看到中国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目前有些不正确的说法,说末法时期的众生是不能持戒的,是持不了戒的,是不能靠持戒往生的,于是就可以不持戒。

有些不明白的人就接受了这些观点,本来还吃素,一听这种说法他素也不吃了,以为吃肉也没有关系,也能照样往生呢。

这些说法都是很偏颇的,戒律是佛教的幢相、是佛教的寿命、是佛教的生命。我们作为佛弟子怎么能不去持戒呢?我们的态度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戒,万一持不到,要生惭愧心、忏悔心,应该是这样的态度。

戒律再不好持,五戒在行为上总能做得到吧?先不谈念头上的清净嘛,这个可 以以后再说,首先我们行为上要先做到!

必须要有这种态度,我们才能够把中国净土宗祖师对戒律重视的这个家风传承下来。释迦牟尼佛在净业三福里面,第二福就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佛也要我们持戒。

现在为什么我们在进行昼夜念佛、十天百万佛号等精进克期取证的念佛实修活动时要受八关斋戒?这都不是我们自己立章程,都是按照经典来说的。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佛特别提出一个前提,要斋戒清净!斋戒清净,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

所以不是说有了阿弥陀佛的他力,戒律就可以放任了。这一放任呢,我们种种的烦恼都现前,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信愿,甚至影响到我们整个佛教的形象。

之前有信众问,有些人喜欢去预测一些不相干的、灾难性的东西,这样对吗?实际上佛制的戒律中是不许可的。如果真正持戒,就不会做这个事情。但有人不持戒,这样显异惑众,就破坏了佛教形象。让大家怎么看佛教?你们佛教把人搞得人心惶惶,不好啊。这跟戒律是有关系的。这是持戒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夏莲居三十二观礼文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以祖师正确的知见做后盾

蕅益大师会特别强调往生的条件: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

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问: 我以前颠倒生活规律,导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结石,按...

净土行人信愿不真切的表现

信愿不真切具体表现在有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泛泛悠悠,...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 大家都知道...

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问: 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

念佛人的沉着安闲

沉着安闲。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的病处。 有人用功...

冤冤相报何时了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

五款豆腐的时尚新吃法

如果在素食中找一样最能做出变化多端的滋味的食材,一...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黄豆的8种保健养生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