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大慧普觉禅师  2018/03/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请从而今便截断。

学世间法,须要理会得分晓;学出世间法,却全要理会不得,方有趣向分。既理会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么究取。

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故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僧问赵州:“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僧云:“几时成佛?”州云:“待虚空落地。”僧云:“虚空几时落地?”州云:“待柏树子成佛。”看此话,不得作柏树子不成佛想,虚空不落地想,毕竟如何?虚空落地时,柏树子成佛;柏树子成佛时,虚空落地。定也思之!

佛是无事底人,住世四十九年,随众生根性,应病与药,权实顿渐,半满偏圆,说一大藏教,皆无事法也。众生无始时来,为心意识之所流转,流转时浑不觉知。故佛在般若会上,说诸法空相。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皆空,徒有名字而已,到究竟处,名字亦空,空亦不可得。若人夙有善根种性,只向不可得处,死却心意识,方知释迦老子道“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于是二中间,未尝说一字”,是真实语。

禅不在静处,不在闹处,不在思量分别处,不在日用应缘处。

然虽如是,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量分别处参,忽然眼开,都是自家屋里事。

今时士大夫学道,多是半进半退——于世事上不如意,则火急要参禅;忽然世事遂意,则便罢参——无为决定信故也。

禅乃般若之异名。梵语“般若”,此云“智慧”。当人若无决定信,又无智慧,欲出生死,无有是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

永嘉大师证道歌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

自己救自己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示心...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

汉语中的这些词汇都来源于佛教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

如本法师:三界轮回淫为本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

谭咏麟:佛寺里的谭校长

谭咏麟是粤语歌曲集大成的继承和发展者,他已然成为香...

如何免费得福报?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开示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

【推荐】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