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开示

广钦老和尚  2011/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生的事。

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造,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均是应对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所谓“带业往生”,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某某师请示师父,什么叫“自净其意”?

老和尚开示说:“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是为“自净其意”,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师对老和尚提及“大弥陀经”中的种种,老和尚说:“大弥陀经中所说的西方胜境,不过是佛以此诱导众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托与目标,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无妄念,而达自性西方,皈入极乐。”“虽然说极乐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无虚言,临终时只一佛念而无他念,心达一心,照样随佛号往生。”

老和尚开示: “若人一心系念佛,则念佛可扫妄念、垢尘。一心念去,至业障消尽,则智慧眼开,心无挂碍,自心则比西方境,以此无垢心境,命终后即感莲花化生,佛菩萨众会一处,经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点都不虚假,佛绝无妄语。” “但若众生不信念佛有个西方境可去,却偏执于眼前的妄念、业感、种种事相,以为实有,如此不务实修,嘴里虽说要往西方,也只是个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须了尽业尘,没有一切俗缘的牵缠,则生西有望。” “佛说净土三经,示西方实境,畅演往生的捷径,亦不过是普摄群机,教化众生,令生欣慕坚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达到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念佛要具信、愿、行三力,要能引声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种声音入耳,即转成念佛音,而无分别,不被转去,方名一心不乱。”“我们妄念种子深重,念佛时不是头昏,就是被妄念种子牵去,所以念佛时必须小心。”

某居士又问:“那我们在家人应修持哪一法门?”

老和尚说:“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静坐,是坐无色相,不是滞静。离一切相,心无所着,才是静坐的意义。由这清净空无色相中,行、住、坐、卧寻得一不着一切的法,心无所贪恋、爱着,而走出生死,入解脱之道。”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某某师请示师父,如何用心念佛?

老和尚说: “现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声是念佛声,鸟声、车声、人声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摄一切音声、一切现象界入佛音,勿为所转。”

老和尚说:“念佛要有愿力,西方怎么去?西方是靠我们这个要往生的愿力到达的,没有这个愿力,是不会达到的,但是,你不要以为西方是在多么遥远的地方,其实西方是很近,就在我们的心头,否则,西方那么远,要怎么去?临终念佛,那句佛号就在我们的心头。”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这样才会更精进,不要常说我,就是这个“我”在作怪。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这个,这才是真功夫。否则到哪里修也徒然,如修到这点,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不除你我相则无法解脱,师父教的是解脱法门,不是说要收人才的。要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心本无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尽虚空遍法界。

问:要怎样念佛才能专心?

答:说这也是执着,妄想来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说我要怎样才能……。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中,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方。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照师父的话修行,边做边念佛,去我执和法执,智慧才会开,智慧是无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动,就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才是智慧。

某居士问:念佛能否见佛?

答:不能。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又如何?

答:对!就是心开即是见佛,见自性佛。(意味佛非由色相见)不要着相:我做了些什么?

问:怎么念佛才专?

师答:这也是执着,妄想来时不要理它,有时叫它不要打妄想,它还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个念头,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随缘。 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罗汉,断见思惑,即无我相,才能了生死。对此句有感悟心,仍有这个那个意念浮存,全是基于有个我,有了我即自私。念佛--离境,与佛相应,才知此心与佛心同。见闻觉知是六根的作用,我们的自性就在六根门头,每天与我们在一起。起心动念都是自己不对,此是因为还有个我在。此是细相,一念才起相便起。

念佛即入中道,没有好,没有坏。念佛亦属幻化,但属正念,故我们要以幻(念佛)灭幻(妄想)。广钦老和尚开示全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

亲人不理解时如何抉择

问: 若不按习俗生活,往往对亲人构成伤害,如何抉择...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

受八关斋戒时说妄语算破戒吗

问: 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开玩笑说了一句妄语,算破戒...

佛教徒对风水地理,该存何种态度

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师答:...

【推荐】坚信佛菩萨会给你一口饭吃

笔者曾经在世界500强的公司里做过十多年,负责的客户群...

对婚姻损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原因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有的是命定的,更多的是自己作出来...

念佛要有韵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济群法师《皈依三宝的意义》

一、何谓三宝 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

念佛法语

1、念佛法门殊胜极妙。 2、信愿念佛,决定往生。 3、...

佛教的家庭观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

念佛时打坐好吗

问: 我是初学者,请问念佛时打坐好吗? 大安法师答:...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

新年的十问

在今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绪波动等时候,都可以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