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2018/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欲则能刚强,你“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不是没有,“无”是无限量、无穷尽。那么,我们怎样有一个“无”的生活呢?有四个修行方法:

第一、诸恶无染:“染”有渐进的力量,不容易使人察觉,因此,对于一切的恶习、恶念、恶事、恶友,我们不要去沾染,一旦沾染,就不容易舍离。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只要为人正派,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自然不会招惹无谓的麻烦。

第二、诸行无私: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无私,所以成其大;日月无私,所以能遍照。人生假如想要有一番作为,你凡事只想到自己,只有招致自私的结果,没有人缘、没人帮忙,势单力薄,难以成事。反之,若是心念作为皆能为大众设想,自然会有大众的因缘共同来成就,结果必定会更好。

第三、诸心无住:倘若我们平常的举心动念都住在五欲六尘里,念念在金钱上,念念在爱情上,念念在名位上,必然患得患失,不得安宁。《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就能无所不住,“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如虚空一般,生命必然扩大无比。

第四、诸情无执:一般人与人互动付出时,总希望能获得对方同等分量的回报,用情愈深,期待愈大,如果没有符合自己所预期,烦恼也就越多。佛教则主张用理智净化感情,用慈悲升华感情。你的感情升华了,你不执着,就不会有情执。古人有谓“情到浓时反为薄,情到深处无怨尤”;佛门也说“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你没有执着,看起来好像无情,其实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平常常最永恒,其中蕴含无限慈悲,无限智慧。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吾人薄地凡夫虽尚未能体证,至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努力做到四种“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诸法皆空」与「无我」

如果不常观察自己的内心,人们总是认为:我是对的。一...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

能知天下本来无事,便是万事如意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海涛法师《我的修行生活》

一进来高旻寺,自己觉得既惭愧又羡慕,我一个出家人天...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拿得起、放得下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经历着放下、放下、再放下...

他们很难知道父母是大福田

我前几天去医院听说,一个病人家属请护工照顾自己的父...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

两悲相感,当下就把我们摄受住了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

星云大师《关于管理的问题》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护法信徒,大家晚安!阿弥陀...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识...

幸福家庭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唯有这句佛号,是应当尽心竭力的

世间的众生,正当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号叫父母,呼天...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圣严法师《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

量大福大,别跟对方计较

坦白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哪有这么好做?说难...

期望鬼神给你报吉凶,这恐怕要入于邪道了

【原文】 或问:有鬼神欤?无鬼神欤?曰:有。鬼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