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弘恩法师  2018/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所谓的魔法,魔就是障碍、磨难的意思。

我们众生其实都是在追求磨难,不是在追求解脱。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都是把自己束缚起来的——追求财、追求名、追求家庭的幸福和安乐。当然,追求这些不为过,问题是我们贪心太大,好了还想好,多了还想多,无休止地去追求,不知道停下来,一生只是为了名闻利养而忙,这样名闻利养就成了我们的束缚、我们的磨难。

仲敦巴尊者也经常喃喃自语地提醒自己: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我想这句话,大家应该经常念念,我们也都是希求解脱者,也都不要为名闻利养所束缚。碰到什么事情,我们应该迅速地、从容地、华丽地转身,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解脱的障碍,都是生死的束缚,没有了更好。我们要有这种面对人生的勇气。什么东西有了,那就好好地用,利用它自利利他,而不贪着。

现在人的观念就是,缺一点就不好,他怎么能修行呢,怎么能放下呢?真正的修行就意味着,面对我们世俗的名闻利养,就用这种很简单的心态去面对——没有更好。

宁静致远

学佛,说白了就是一种超然的意气、一种淡然的心境,对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该尽的责任自己尽到,该遇到的困难自己努力克服掉,在坚韧中用一种洒落的心胸做人做事。你有这种胸怀和勇气才好学佛,没有这种胸怀和意气,就会整天哀哀怨怨、苦苦恼恼、颠颠倒倒,一点小事就绕不出来、转不过去,这怎么学佛?

其实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大在哪里?心大。什么事情都看得开、看得破、想得通,遇到什么时候都能够从容地转身,不为世俗的名闻利养所挂碍、所束缚,就是用这种心境去学佛。这才是一个学佛人最该有的心态和观念,没有这种观念和心态,你学什么法门都得不到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真堪布:学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问: 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达真堪布答: 当然可...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能知天下本来无事,便是万事如意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

学会取舍

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

两土世尊一个遣一个接,为我们保驾护航

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著疏的时候,对一个修净土...

如何让自己改掉坏脾气

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我的驱壳虽然换了又换,但业障习...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

海涛法师《辨意长者子经节录》

长者子辩意白佛言:人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能治或不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

达照法师:生命的形成

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构成。人生几...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