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明贤法师  2018/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容。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要求,佛弟子入寺,如果是女众,应该卸下装饰,摄心整容,端正身心,随人教令,供养忏悔。女众入寺,在寺中不可以嬉戏笑闹,动自他道心。

“唯不得在男子上坐,形象语笑,脂粉涂面,画眉假饰,非法调戏。共相排挡,持手撑人。”

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道宣律师说“形相语笑”。“形”是指表现,在互相讲话的时候表现为非常戏谑的谈笑状态,这是不合适的。在无智男子伴随的情况下,单独去找寺众、常住众中的某一人长时间谈笑,这尤其要禁止。到佛寺就应该肃穆端严,不要说说笑笑,否则不但坏了自己的道念,也让修行的法师、净人都动起心念。要么动欢喜的念头,要么动反感的念头,总之,动念是不好的。让人动念头,障了他人的道,对自己也不是好事,因为因果法尔如是,未来就会有人障碍自己的道业。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讲,女众入寺,不得“脂粉涂面,画眉假饰”。寺院外有社会上的一套,出门要化妆,这里画一画,那里装饰一下,这里加个首饰,那里加个妆点,那是社会上的规则。社交时坐着要翘二郎腿,与人沟通时要眼对眼地目视对方,目视对方的表情等等,这都是社会上的人际交流法则。但是进入寺院,就应该把这些“脂粉涂面,画眉假饰”放下,卸下一切妆容和装饰品。

这是因为到佛寺的目的就是求道,所以要把世俗的贪染心放下。女众因为有贪染习气,所以需要化妆、描眉等各种各样的妆饰。到寺院来以后,已经不是世俗上的诉求,不是到社会上去投入大众的心理准备,所以就应该放下这些妆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下之后就不会动道人的道念。

有的人不到寺院的时候可能还比较正常,一到寺院反倒特别花枝招展,甚至衣着非常暴露。刚刚过世的“大侠”金庸,有一次带着一群学生进入杭州的一座寺院,学生中有位女士穿超短裙,进门的时候就被一位年轻的香灯师父阻拦住了,说:“你这样进佛殿不严肃吧!”但是她竟然和法师争吵,很不和谐,最后还是没有进去。这都是不合适的。

其次,不要“非法调戏”。比如“共相排荡”,是指你推我一把,我推你一把,你揪我一下,我蹭你一下,洗菜、做饭、干活的时候,和男众越靠越拢,越靠越近,这样嬉戏或者“持手撑人”,“撑”就是“接触”,互相排挤打闹。一方面,这样会动他人的念头;另一方面,佛寺是法王殿,身为一个佛弟子来到师长的面前,怎么能你推我一下,我耸你一下,做这种“非法调戏”“排荡”的事情呢?

所以,必须“摄心整容,随人教令,依次持香,一心供养,忏悔自责”。尤其是女众,要“忏悔自责,生女人中,常成碍绝”。生到女众中,自己的法缘已经受到众多障碍,有很多本来可以求法的因缘,因为身份原因而形成障碍。这已经属于一种业缘了,应该深生忏悔——在宿世的修行中没有珍惜好缘分,所以才有这样的情况。以前没有珍惜好,今生已经值遇佛法,“于此妙法,修奉无因。不得自专,由他而办,一何苦哉!应深生鄙悼”

这是正确的做法。首先,必须要摄心专注,端整自己的仪容,不要穿得花枝招展,穿着朴素、整洁、干净就好。

其次,要随顺寺中修行众的教令。比如到了寺院,听随执事的安排,依次上香,一心供养三宝。来到寺院就是为了供养三宝,借三宝加持力来修行,没有其他目的。

其三,要忏悔自责,生起惭愧、忏悔心来思维正念,以正念返照。因为生长在女众中,“常成碍绝”,常常有很多不方便。因为女众往往系属于他人,为他男子所守护,所以会受到种种障碍。当然,现代社会要好一点,如果是在古代那是绝对的,如果家人不允许,丈夫、兄长只要一句话抛在那里,“你不要去了”,你就不能去了。

《超日月三昧经》中说,女众小时候系属于父母,嫁出去以后系属于丈夫,老了以后系属于儿子。佛陀说,末法时代,女众精进,男众容易懈怠。有的女众很容易有善根,因为忏悔自责,猛醒之后容易生起善根,能够有特别的功用。她们也愿意到寺院去亲近三宝,参加法会,但往往就是家人限制她们,不让她们去,“常成障碍”,会成为很多的妨难。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于此妙法,修奉无因”,不容易去亲近善知识和高僧大德,所以在修行这件事上“不得自专”,因为系属于他人,也无法自己决定。如果是“由他而办”,自己的一切行为必须由他人主宰的话,那么去修行的难度就大,想要做通各种思想工作都很难。尤其是在古代,女众不出去工作,完全靠丈夫的收入来支撑生活,所以一切都是“由他而办,一何苦哉”!没有缘分到寺院的人多么痛苦,她们内心里面是多么烦恼,烦恼自己的女身受到种种限制,不能进入佛寺。

既然如此,如果偶尔有因缘来到佛寺,就要“深生鄙悼”。“鄙”是厌恶,“悼”是后悔,就是为自己生到这样一个群体当中感到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修行,由一念贪心而转生女众!

所以,不要觉得进入佛寺,自己作为女众有很多方便;不要觉得自己作为女众,求什么师父都会答应,男众求就不会答应;自己作为女众有很多在寺院中的行动自由,别人也会给予关照……不要这样考虑。应该深生惭愧心。如果是在世俗,女众身有多么好,有人爱,有人喜欢,有人照应,有人呵护……其实不然。有如是相,有如是体,在修行上身心就有种种障碍,这是修行需要积极进步的空间。

所以,能够进入寺院的女众就应该珍惜参学佛法、供养三宝、护持三宝的因缘,把自己的装束、平时喜好的庄严物件先放下,不要涂脂描眉,减少各种各样矫饰的语言动作,而且不要去排荡他人,甚至与男众的修行者(净人、沙弥或法师)私相授受地说话聊天、言语笑闹,这样都是不合适的。

女众既有能够进入寺院供养修福修行的机缘,应该心生欢喜,要珍惜这个难得的因缘,谨言慎行,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珍惜好这个因缘,以得到最大的法益,这才是应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倓虚法师出家后的第一次讲经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

惟贤法师:佛教日常生活的礼节

1、合十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

圣严法师《过去已成过去》

曾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已经八十岁了,每次来见我,总要拿...

【推荐】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略谈学佛大要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

决定孩子一生的8个关键教导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离世间证菩提,怎见如...

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

仁心的力量

三国时,吕布与刘备交恶,用武力赶跑了他,这还不令他...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时间会带走所有烦恼

如果一味沉浸在烦恼之中,就会无暇顾及其他,没有心情...

好名产生的障碍

美貌会贪著,紧接著很多方面都会贪著,比方说长得很帅...

不相信机遇,哪来的机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我有神珠一颗

茶陵郁山主有一次乘驴度桥,驴子踏上桥板时忽而失足跌...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

为什么要我面对这宿命

问: 请问法师,从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养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