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大安法师  2021/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种种的追求,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刻苦,如何奋斗,我们终有在某个岗位上不能再获得欲望满足的时候,于是就感觉苦啊。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当你赚到了十万的时候,看到别人有一百万,就想追求一百万,自己有一百万的时候,人家还有一个亿,当你有一个亿的时候,人家还有三百个亿,当你有三百个亿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没有到排行榜上的前十名呢!

原来都没有房子住,比较困难,现在有一个三居室,那人家还有四居室呢,等到自己住到四居室,他海边还有别墅呢!心里很不平衡,要攀比,所以他就要奋斗。因为这些别墅、名牌汽车是他身份、价值的体现。

自己当了处长的时候,还想当部长,当了部长还想当总统,当了总统还有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如果到了那个位置,还有转轮圣王,还有天上的神仙更自在呢!这一切都是欲壑难填!我们解决求不得苦最好的方法就是知足。

一个知足者虽然住在茅棚都像住在天堂,一个不知足的人住在天堂都像住在茅棚。怎么样才能知足?少欲。

少欲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这是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一个幸福药方。我们不可能在外部世界寻找到幸福的满足。认为官位越高,财富越多,著作越出名,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实际上这些外部东西的追求,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人生价值问题。

当把外部的东西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的时候,人就永远处在了不安宁的状态,所以人要向内心寻找满足,寻找自我价值的肯定。

自工业化以来,社会有一个很麻烦的现象,市场经济引发人的贪欲之心,企业的运作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时代,评价人的价值都是功利主义的,看你赚没赚到钱,笑贫不笑娼,古代的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在这个时代黯然失色,更何况宗教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在这种求不得苦中备受煎熬!

学佛的人一定要透过这一关,不需要求啊。不需要求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积极努力地工作,不是这个意思。

在我们心里一定要有把这个世间看成梦幻泡影的智慧,要有一种出世胸怀,所谓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只要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努力,结果怎么样,不要过于执著,宠辱不惊,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因为你命中有没有这个东西,跟你宿世有没有修德是有关系的。命中没有的,你虽求不能得,如果你命中有的,却之也不可免。人有一种“命”在里面呐,当然这个“命”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叫命运。

一个人现在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的种种选择,能够对原来的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改变的力量不是很大的话,命运的轨迹还是循着原来的轨迹走。现在修善的业力很大,或者造恶的力量很大,命的轨迹就偏移了。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基因学也在反映“命”这个问题。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4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他在书中明确地提出DNA可能是生命信息编码的载体。这一思想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当时的年轻科学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在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当中保存了人一生的信息编码,未来一生的行为就是对这个遗传密码译码的过程,所以生命是有定数的。

薛定鄂在写《生命是什么》的时候,也谈到生命不是一张白纸,它是带着一个蓝本来到这个世间的。然而离开这个世间时,这一世的业力又在遗传密码中加进了新的信息,我们带着一个新的蓝本又去到下一世。我们寿命的长短、健康与否、福报多大、官位多大都是原来的遗传密码在起作用。

所以我们要了解,生命现象就是众生虚幻的业力产生的梦幻之相,我们要把它看空,不管是好是坏,反正都是虚幻的,都是在做梦,我们只不过是在尽量做一个好梦而已,好梦也是梦,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心理中对这种求不得苦加以化解。

现在很多人过于执著,天天去比较,生活得太痛苦了。原来没有电视看,现在有了一台十四寸的彩电,看人家有二十四寸的彩电,心里就不平衡了,一天到晚去比较。

如果我们要比较,就一定要全方位地比较。当我们骑着毛驴的时候,看别人骑着马,固然是很不平衡,为什么他骑高头大马?但是你也要回头看一看,后面还有推车的人啊。推车的人满头大汗,很辛苦,步行着还要推那些重物,推车人看到前面骑着毛驴的,心里也很不平衡啊。

但他也可以回头看一看,还有一个残疾拐腿的人在后面拄着拐杖呢,这时候他应该想一想,我还能够六根完备啊,心里就平衡了。

我们对幸福往往是失去的时候才感觉到,没有珍惜。身体比较好的时候,我们不会珍惜,觉得很正常,一旦有一天病倒了,才会感觉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啊。我上个月忽然腰闪了,弯都弯不下来,才感觉到腰能弯下来屈伸是一种幸福啊!当我们都不能起身,动一下就疼得呲牙咧嘴的时候,才会觉得实在是太痛苦了。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感恩,感恩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让我们还能够活得没有很大的痛苦。

如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离开了求不得苦。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资生用具、一切东西都必须要辛勤劳作才能得来,是必须造作才出来的。

然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涅槃的大解脱、大自在的境界,一切资生用具的获得不需要我们去劳作,念头一动就在面前了。想吃饭,念头一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衣服,念头一动,衣服自然就披在身上。而且衣服都是七宝做成的,那个七宝可以像纱一样地柔软。想住房子,念头一动,七宝宫殿自然现前。想到他方世界去旅行,莲华就像飞碟一样带上我们到他方世界去旅行。所以就没有求不得苦啊。

那个世界黄金为地,到处都是七宝黄金,也不需要货币。我们在这个世间有一点钱就赶紧要藏好,甚至钱拿得多一点,带了几十万、几百万在身上,就会有生命危险,可能就被人盯住了。

“钱”字是金字旁边两把戈(錢)啊,钱真的是令人痛苦,因此要离开货币交换。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私有制,所有房子、街道也没有门牌号码,没有所谓的产权、继承这些东西。

我们想去供养诸佛各种花、香、幢幡、宝盖,如果我们福报不够没有这些东西,不能在无上的福田种福,内心就会懊恼。阿弥陀佛会慈悲加持,我们只要念头一动,手中自然出现种种供养诸佛的上妙供具,离开了求不得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带着弟子,向西北方云游。 忽然,尊者停住脚...

为人处世最好的性格

处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如何坚守善恶是非观念,...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

一位63岁的老妇人决定要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周的迈...

人在什么时候最明白

人在倒霉时最明白。 平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块吃肉...

「离苦得乐」的新发型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容院剪头发,...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没有上不去的山,没有跨不过的海

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迷茫和痛苦。为了生存,很多人为寻...

【推荐】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

当你感知念佛妄念纷飞,这就是一个进步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以「空」为乐的生活

人生活着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来源有很多种...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

净界法师:精进的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骗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