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多闻与所知障》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们虽然很肯定宗教对社会人心的教化意义,但是他们自己并不信教。他们觉得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但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大部分人来说,宗教可以抚慰人心、安定社会,所以是很好的教化工具。而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不需要宗教的引导与支持。这种现象可说就是“所知障”或“知见障”。

“所知障”是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以这个观念的框架来批评、否定宗教,妨碍了宗教信仰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体验。他们自认为是站在纯客观立场,其实,局内人可能不客观,而局外人不明就里的评论,也未必就能客观。怕就怕所知不多而自以为无所不知。不但对他自己形成了障碍,也可能误导他人而成为信仰宗教的障碍。

一般来说,学文科的知识分子,比较倾向于无宗教的立场,似乎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人,就容易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人生并不契合,尤其对于佛教会有若干偏见。比较起来,学理工科学的除了坚持唯物史观的人,反而容易接受宗教;所以,也不可说学问好的人就有所知障,就像许多博览群书的人,依旧会选择一种宗教来做终身的依归。近年来,像这样的风气,不论在国内或国外,知识分子信佛学佛,已经越来越多了。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阿难尊者的自述之词:“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阿难是众多弟子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位,但是他发觉自己对佛法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时常赞美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多闻也是值得嘉奖的。

但是,多闻还要实践,要经验所知的内容,可是一般的人只停留在“知”与“解”的层次,就像考古学者考察古代文物,但不会成为古人。所以,要享受佛法的好处,还是得确确实实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不然,在修行的成就上,佛学博士还未必比得上目不识丁的人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

济群法师《皈依三宝的意义》

一、何谓三宝 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

佛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

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

天堂与地狱

人常说做坏事下地狱,地狱有种种苦刑;做善事则能升到...

当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

佛欢喜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

圣严法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妙用丝瓜治13种病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

人生不过百年,风雨也终是有限

有句老话这么说,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生...

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

母亲的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顺丰总裁王卫:人生只有1%是可控的

2016年,微信朋友圈曾经被一张截图还有这句话给刷屏了...

印光大师谈《心经》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