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2019/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在古代是太子的老师,属于极高的官职。他的先祖,世世代代“以济渡为生”,就是从事摆渡船这个行业,生活也过得十分艰苦。我们先看他的祖先如何积德。

有一年,福建建宁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河水暴涨,这条河是闽江的上游,一直流到福州直到出海。横流冲毁了两岸的民居,淹死的人都顺着洪水往下漂流。这时候,看人为义还是为利,那些摆渡的人家大多数趁机捞取货物,只有杨少师的曾祖父和祖父一心救人,对于水里面漂浮的那些货物、财物丝毫也没有捞取。

乡里人看到他们的作为,都说他们愚痴,救人有什么用?许许多多财物漂流在水上,谁捞到就是谁的。他们不要财物,完全救人,这是积德。

为什么行为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人会怎么做,就看他的心以什么为重,以名利为重,就唯恐捞得不够多;以利他为重,一心就想着救人。当人被贪欲蒙蔽时,根本不会体会别人的痛苦,整个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态。

所以,贪欲很坏,执着、贪执自身的利益,就不知道也不会去利他了。当时摆渡的人家每天都有很多进账,今天捞到木材,明天捞到家具,后天又捞到什么财宝,确实是发了一大笔横财。人有利可图的时候就兴奋,但这只是愚痴的兴奋罢了。

杨荣家天天救人,不仅得不到利益,还要为别人付出。乡里人认为这种做法很傻,摆在眼前的财物不要,反而付出!其实谁愚痴呢?以因果律来衡量,趁着灾难发横财,绝对会堕恶道,子孙后代也不会好,这样毁灭自己,一点智慧都没有。

所以,对因果愚痴的人,心态和行为整个都是颠倒的。在他们眼里,损害成了利益,利益成了损害。笑善人愚痴,实则自己才是天大的愚痴。

杨荣一家,暂时看只是付出,没得到什么利益,可是因果律不会错乱,因果建立在心上,心善救人,绝无损失,必定会在将来现前丰厚的福报。

杨荣家这样做才是有大智慧,为什么呢这真正是自、他二利,救人的同时大大增上了自己的福报,还能给子孙以余庆。如果人们能相信行善一本万利,一定都会抢着去救人,谁不求自己好呢?一本万利的事,谁不愿意做?遗憾的是,人们被业果愚障碍,希求的是安乐,做的却是痛苦的因。

不信三世因果的人,持的是一种断见。比如,杨荣的祖先救了人,当时并没有立即显现福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曾祖父、祖父都去世了,也没见到他们的后世和子孙的情况。这样见不到长远的结果、细微的变化,又不相信圣贤之言,当然无法了知缘起的规律。

一般人就认为,行善也没得到什么利益,恶人照样日子过得很好。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愚痴—业果愚,对人们的损害最大,被它障碍,一切通达缘起的智慧都不会产生,所有实现安乐的正道都无法趋入。

众生最可怜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下至成办增上生的一分安乐,也需要具有因果正见,懂得这分安乐的因是什么,再去修积才能获得。像这样,无论想获得财富、地位、名声、相貌、眷属、长寿、事业、智慧,不论是自利,还是利益子孙、利益众生,无一不是从深信因果、修积正因而来。进而希求解脱,一定要了解并相信更深细的轮回,就是轮涅两重因果。

由此无误取舍,才可能进入解脱道。不懂因果,根本无门可入。如果求证无上菩提,更要了知大乘的因果,知道怎么发心、怎么修持是成佛之因,知道之后精进修集才会现前。所以,无论是十善业道、四谛十二缘起之道,还是六度之道,都要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建立。

不相信因果,所有向上的路都会封死,剩下只有下恶道了。教化众生,首先要从因果入手,帮助世人解脱执着没有三世因果的邪见束缚,否则是没有办法的。学好了因果,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深信不疑,业有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这样三种,哪怕十年没报,二十年、下一世或者多生之后绝对会报的。佛陀在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时,家里就逐渐富裕起来了。原先是普通人家,每天摆渡,赚钱也不多,生活十分辛苦。到了杨荣父亲这一代,越来越富裕了。这是以杨荣的事情来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当时有神仙化为道人,告诉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父有阴功,曾经救过很多人的性命,有阴功,子孙将来一定会贵显的,有一块风水很好的地,应该把祖坟葬在那里。他按神仙的指示埋葬(祖先),就是著名的白兔坟。

“阴功”是有高利润的,潜藏得深,报得就厚。如果当时送旌旗,送奖状,大面积宣传,以这种名誉就会让福德损耗。他当时默默无闻,所以后面很发达。

后来生下杨荣,“弱冠登第”。“弱冠”是20岁。20 岁就考取进士,官一直做到三公中的少师。皇帝对他非常感恩,追封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为少师。杨少师的后代子孙都很贵显。到了袁了凡居士的那个时代,也就是明朝的时候,杨荣家里还有很多的贤人,代代都有贤人,这是祖宗之积德。

世上有人贵显、有人贫贱,有人顺利、有人坎坷,如果不懂缘起,怎么想得通呢?懂缘起,就知道这样显现才合理,祖先福德深厚,决定后代显贵。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好庄稼。缘起不虚,势所必然!

把杨少师家的子孙和那些不义之家的子孙比较一下,就会知道因果真实不虚。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发家不是以违反因果、造恶取巧能发达的。一个人的眼光短浅,做事的方式也会很下劣。现在有些人的想法就很不好,管什么子孙后代,自己能享受就好,反正几十年就死了,至于子孙后代,管他有没有好的空气,有没有好的水,管它什么沙漠化。只要眼前能有钱、能享受,什么都不管、不顾。这是非常不好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温暖的拥抱比耳光更有力量

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个贫困的小镇里,父亲...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

沃尔玛老总的故事

萨姆沃尔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靠着微薄...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

他用一根稻草换到了一个庄园

古时候,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他到处流浪,寻找...

改掉饮酒的习惯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

办厂开公司,如何请佛菩萨加持保佑

问: 办厂开公司,想请佛菩萨加持保佑,顺利开展,心...

纵有积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

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乌云密布...

求神应先求己

过去,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我应当到天神庙去...

净居天请佛洗浴

在众多的天宫中,有一首陀会天,天王威仪庠序,相貌庄...

为人着想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

圣严法师《沟通的方法》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

习惯绑住了大象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

改变自心,就是经营自己的未来

我们在佛门里面待久了,学久了,不知不觉自我意识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