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2019/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这男孩后来也出家为比丘。有一次,这年轻比丘停留在某个村子的精舍时,有人供养他两件袈裟,他决定把其中一件供养给长老比丘,他的舅舅。

结夏安居以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并把袈裟供养给长老比丘。但长老比丘说自己的袈裟已经足够了,所以加以拒绝。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长老比丘坚决拒绝。年轻比丘因此十分伤心,认为舅舅不喜欢他。他甚至觉得既然舅舅坚定拒绝与他共享必需品,他最好还是还俗,过世俗的生活。

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念纷飞,思绪紊乱,心中想着:还俗后,就卖掉袈裟,买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就有足够的收入,娶妻生子,他再携带妻小搭车去探访舅舅。他甚至想到在路途上,他会告诉妻子,由他来照顾孩子,但她却要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而他坚持要照顾孩子,就去抢孩子,结果孩子却掉下车子,被轮子辗过,他非常忿怒,拿棍子要打老婆。

其实,这时候,他正用扇子帮舅舅扇凉,但由于胡思乱想,而不小心打到长老比丘的头。长老比丘明白年轻比丘的心念,就告诉他: “你自己不能打老婆,怎么来打舅舅呢?”年轻比丘十分惊讶,局促不安地想立刻离开精舍。但长老比丘却设法带他去见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很仁慈的告诉年轻比丘,人心旁鹜不定,即使是遥远的东西,心都能够加以胡思乱想。所以人应努力使自己从贪、瞋、痴三毒中解脱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

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的现世报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

守金不舍堕蛇身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认识你自己

禅院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去见智闲禅师,诚恳...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学佛之通病

初学佛人,易犯种种过失,成为修学路上较大障碍,自己...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

学要谦虚,修要虔诚

我们佛教徒,这个也是基本功啊!我们有没有,会不会向...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

念佛不妨碍我们日常的工作

念佛一法可以渗透到我们的行、住、坐、卧里面,你走路...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

星云大师《为房屋开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以兴奋的心情告诉您,○○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