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净界法师  2019/05/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个别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我听到佛陀说,原来这个圣道的真理并没有离开有为相,我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怎么用功了。这个时候我就辞退于佛陀,干什么呢?“宴晦清斋。”“宴”就是安稳的意思。我就找一个地方静坐,叫作“宴”,让这个色身安稳地放下一些尘劳的世务,就静坐下来。这个“晦”指的是处在一个没有吵杂的寂静处所,叫“晦”。“清斋”指的是内心显现出一种清净而无杂念,禅定现前。就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安坐,内心屏除一切的杂念。

那么就在这一念寂静的心中,他观到什么事情呢?“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这个香严童子在寂静的心中突然间有一个所缘境现前,旁边的比丘烧沉水香来供佛。沉水香是一种世间的宝物,烧一小块就能够熏习整个南阎浮提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香气能够传播得很远。

香严童子在比丘不远的地方安坐的时候,香气就悄悄地……因为它是无形无相,所以说是寂静地、悄悄地飘来香严童子的鼻根,来当作他的所观境。这个是他过去的修学的一个过程。

我们看他遇到这样的香气他应该怎么去面对。看第二段,“即香悟道”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香严童子是离开了大众,来到一个寂静的茅蓬,在那个地方打坐,禅定的心现前,没有任何杂念。那么突然之间,这个香气悄悄地来到他的鼻根。他这个明了的心跟香气一接触的时候,他突然间生起一个观照,说这个香气你从什么地方而来?他就生起一个回光返照的智慧,来探讨这个香气的根源。

说是“非木”,香气不应该说是从沉水木而来,因为你要是不去烧它,它是没有香气的,所以你不能够说它从木头而来。这个香气也“非空”,它也不是从虚空而来,因为虚空常存,而香气不常有,所以它不是从虚空而来。它也不是从烟而来,因为烟所飞的地方很有限,你看香严童子离比丘烧沉水香的地方有一段距离,这个烟根本没有飘过来,但是香气却过来了,所以它也不是从烟而来。它也不是从火而来,因为你用火去烧其他的木头就不会有香气。

所以他能够知道,这个香气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只是一个因缘的假相。所以我们一定是先看到假相,先看到无我。那么假相当中,我们就看到一个没有实体的东西,一个如梦如幻的香气存在。

那么进一步再观察它的体性,“去无所着,来无所从”

我们先看“来无所从”。那么这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它没有一个来处,所以“来无所从”,这个地方表示它是不生。“去无所着”表示它不灭。那么从不生不灭当中他就能够知道,原来这个香气的假相只就是一念心性的一个循业发现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由是意销”。既然所缘的香气不可得,那么我能攀缘的心自然也觅之了不可得。因为我们这个能所是互相依靠的,所缘境破了,能缘的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时候,由于前面的香气觅之了不可得,由此回光返照,我能分别的心也不可得。这个时候能所双亡,“发明无漏”。这个地方的“无漏”,是证得我空的真如而证得阿罗汉果。

这个地方是讲他的迹门,看第三段“蒙印命名”就清楚了。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我从这一次的修证经验以后,佛陀就印证我“香严”的名号,因为因香而成就圣道,叫香严。“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刚开始是观察这个香气的本性是当体即空,是本自无生;从无生当中进一步探讨它的根源,最后知道它只就是我们一念心性本自具足而循业发现。

所以这个时候,从妙香当中而悟入了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体性。“我从香严,得阿罗汉。”“妙香密严”是指本门;“我从香严,得阿罗汉”,是讲他的迹门。

最后看总结,“结答圆通”。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现在佛陀问我所修证圆通的法门,正如我所修所证,我是以香尘来当所观境,是最为殊胜无上的。

这个地方讲到香严童子成就圣道的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说:有一...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推荐】每个人都是贼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

十种仙未断轮回妄想,仙福报尽堕六道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

说话要说到用处,废话无益

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为了说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这一...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

懂得转念,转自己的心,就是功夫了

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

认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

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钱这个东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价值,手段的价值,...

【推荐】惟觉老和尚《如何追求真富贵》

一 世间上的富贵、幸福与快乐是假的, 好像花儿一样,...

释尊舍寿留寿的甚深含义

释尊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入灭,这是历史的事实。然而关...

用心诚恳

也许是离家的日了久了,回到冢中,发觉与相距七岁的弟...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

宣化上人:堪忍的世界

这个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为堪忍,意谓这个世界是...

禅师的考验

慧忠国师是浙江人,俗姓冉,号光宅,是六祖惠能大师的...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

佛教的家庭观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