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2019/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为如何,他都会恭敬礼拜,并对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

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随喜赞叹”,我们要经常随顺别人的欢喜,知道赞叹他人。这样不仅能助于别人修行得道,也利于我们自身的修行。赞叹、随喜他人的功德,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为我们积累功德资粮。

因为我们在赞叹、随喜他人功德的时候,清净心就生起了,内心的污染与杂念也就消除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会对你坏。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就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尊重,相得益彰,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亦是一种积极的助力。

学会宽容,懂得忍辱

据佛经记载,佛陀有位堂兄弟叫提婆达多,因嫉妒佛陀,几次欲加害佛陀。然而佛陀知道提婆达多一直企图伤害自己,却并未对其产生嗔恨之心,反而一再帮助他。即便是提婆达多最后因犯五逆重罪而堕入地狱,佛陀依然感念他在过去世前曾帮助过自己,并在《法华经》中为其授记,说提婆达多在地狱果报结束后,将来会成就佛道,佛号“天王如来”。

这就是佛陀的宽容与忍辱情怀。明代高僧憨山大师曾作《醒世咏》一偈,其中写道:“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忍辱柔和”被他尊为为人处世的妙方,足以见出宽容忍辱的重要性。这同样是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宽容,懂得忍辱。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若能多一分宽容,便会少一分纠结;若能多一分忍辱,便会少一分烦恼。“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只有学会宽容,懂得忍辱,我们的生活才会风平浪静,少些许狂风暴雨。

诚实谦恭,正直厚道

“菩萨有四法得离诸难,值无难处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萨谦逊,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讯,与之共语,言常含笑……”

从中可以看出,菩萨以谦逊待人,心地柔软,和颜悦色,大众愿意接受菩萨说法布道。“敬人者,人恒敬之”,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诚实谦逊,这样才好相处,才好共事。诚实谦逊和正直厚道一样,都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如果对人不诚实,对人不厚道,很难与人交心,建立起深情厚谊。佛陀在经中,一再告诫弟子要诚实守信、厚以待人,要求佛弟子们要言行如一。我们不仅要在行为上诚实谦恭、正直厚道,还要在言语上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且不可造口业,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十恶业”中,有四种与口业相关,包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都是在“论人非”,常常给别人带来诸多烦恼,也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俗世之人而言,犯口业是常见的事情,但很多人却并不清楚造口业的罪业是深重的。

佛菩萨们一直劝诫弟子们要说赞美的话,要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目的就是让大家成就清净之心、清净之口。真正的修行之人,不会去关注他人的是非,是会一念不生、一念不起,精进地用功办道。

清·金缨《格言联壁》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工作与生活之中,我们若能像佛菩萨那样,不去关注人我是非,不去搬弄是非、嚼“舌根子”,而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能正气充盈,无畏无惧,随缘自在。

广结善缘,乐于助人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在佛教中,建立关系称之为结缘,彼此曾有过接触的关系称之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之为善缘,不涉及私欲的关系称之为净缘,结下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之为“广结善缘”。

正是因为佛菩萨广结善缘、乐于众人的慈悲情怀,才成就了正果。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想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需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翻翻经书是否等于跟念经一样

问: 我是缅甸华侨,我看经书有的时候不懂,那天有一...

济群法师《药师法门的功德利益》

佛教开示净土法门,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中有许许多多佛土...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

不要忽略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

我讲一个念佛的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公案出自《念佛法...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

丢掉今世的一切牵挂

在《广论》中,将修法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这...

做大事业需要哪种精神

自利能让人走多远?市场边界的扩展应该有怎样的过程?...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就这么一个功德,百千万劫不堕三途

在《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上,佛又说了这么一段话。佛言...

圣严法师:大人应该怎么帮助小孩

问: 原本我们以为小孩子是天真、无忧无虑的,但其实...

功德和福德有何区别

网友:顶礼师父,弟子近日读了梁武帝和达摩祖师毫无功...

信守承诺

有个姓李的商人做铺地砖的工作,跟一个客户谈好了,已...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

圣严法师《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双亲,现在何处呢?究竟怎样了呢?父亲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