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体光老和尚  2019/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说吗?佛法存在不存在就在于出家人持戒不持戒,到这个末法时候来了,这邪里邪气的人到处都有,伪装呀!

出家之后事更多,你像这持戒坐禅在家人不干,很早起来上殿,在家人也不干,这都是事啊,你说什么工厂学校人家跑香坐香啊?这就是不出家没有事,一出家这事情还更多。

要知道,学佛法,学修行,丛林里这一切制度就是佛法,这一切制度就是要去掉我们在社会上染的习气毛病,你一定得接受,二时功课,一定要学,不学就不行,这还有点强制!你到这里出家,是想了生死的,这都是了生死的方式方法,如果不用这些上殿过堂出入往返的教规来治你的话,你还是在家的习气毛病。

这个清规戒律,你要学,你要行,辗转地进入佛教,这是佛教度人的方式方法,也是成就初发心的一个开端。你不接受这个不行,那就辜负了祖师的道场,也辜负了你们来出家的本愿。

你既然来出家,就要把你领到实际的修行道路上来,这就是丛林的责任,丛林的义务!要改变你的行动,内改外改一切改,思想念头行动都是出家人,在内在外都是佛法,都是修行,那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你若是不按佛教的正规前进那就不行,就是住一个人也是这个样子,一定要这么搞!

你们是来出家的,你不是来发财的,不是来学这杂七杂八的外道典籍杂论的,你要搞这个不行!这里跟你们打个招呼,我若看到你看这个外道书籍,我马上就赶你走,不准在这里住!这是学佛法的地方,要时时刻刻在佛法上走,把你在家的观点、思想、毛病辗转消除,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你受了戒,你就是一个比丘,要持戒坐禅,要认真,一时一刻也不放过,这才是个修行人哪!三个两个在那里说长说短,你说什么?都是人间的习气毛病,都是障道的事情,要处处都在道中,时时都在静中,不要染!

出家人的目的要知道,就跟那《焰口》所说:出尘上士,飞锡高僧,清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本来我们出家人都是出尘上士,我们自己回光返照,是不是出尘了呢?什么是尘?如何能出?那就是放不下的事情能放下,丢不开的事情能丢开,不被人间这一切名利财色所约束,这才叫出尘上士,尘是尘劳妄想啊!

我们现在都在这里过 ,不觉就是暑往寒来无常至啊!你们现在说年轻,我呀,也在那个年轻的时候过过,那就是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时光易度幻体非坚,这时光很容易就过去了,道业难成,为什么?就是我们放不下呀!

染尘容易离尘难!丛林下这些制度,上殿、过堂、坐香、出坡,都是佛事,在这一切佛事中,能够表示我们所做的出世法,你若以烦恼心、妄想心来接受,这出世的道场就被你变成世间法了。要常做佛事,就是在这一切行动之中,不贪不染,无爱无欲,虽然做的这一切是生灭法,生灭法也是出世法。

你看有些人根本还不懂得修行,他不愿意,一说上殿,他在后边站着,看那个样子想念就念几句,不想念就不念。应当发起心,这是佛事,佛事是了生死的事,那就不是俗事。敲木鱼,敲铃鼓,敲罄,敲小木鱼,这都是音声佛事,用以占领我们烦恼心、妄想心的阵地。

应当认识上殿这是出世法,要以出世法来体会这个,你偷懒就会堕落。丛林下有这个好处,你偷懒别人看到可以警策一下,自己没有力量,要靠大众慈悲摄受,大众在一起熏修出世法,要时时刻刻不忘菩提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体光老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凡事太期待,结局必伤心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推荐】拥有自己,才能拥有全世界

唐朝是中华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生于大唐盛世的六...

圣严法师:真的放下了吗

很多人常说:「我早就已经放下了!」但是,真的放下了...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

我们生活在欲界,自然饮食的欲望也就炽盛。财食往往是...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

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吗

有一次,我有个二十二岁的女弟子失恋了,她很伤心地来...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

儒家对中国传统孝道的解释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六款素食养生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渐增多,而...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