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  2019/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严守,方有出轮回之望。然而弥陀大愿并未言及于此,显示无比宽厚、慈悲,甚至至心十念即可往生。二者如何圆融理解?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确实,我们要了解《楞严经》所展开的,是通途的佛法,靠自己的自力修行,断惑证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要离开三界的轮回,一定是:淫欲的行为不能有,连淫欲的心都不能要。你才清净,你才能够长揖生死,就是断见思惑。

你看初果的圣人,虽然断了见惑,他淫欲的心还没有断掉,还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他为什么要七次往返?就是还有淫欲的心嘛,还要到欲界里面来七次嘛——七次往返。你就证到二果斯陀洹,你还要来一次。你到了三果阿那含的程度,才能够断淫欲的心,生到五不还天,才不到欲界里面来。

所以这个淫心要把它除掉,很不容易的。就是证果阿罗汉,虽然他没有淫欲的行为,甚至淫心没有,但还有它的余习——习气还有。比如有个阿罗汉讲经说法,淫欲的习气重的人,他首先看女众,尤其是漂亮的女人他要多看两眼,这都是他的习气。

所以走这条道路,刚才讲是难行道,很难的。淫欲心!淫欲的行为,如果咬咬牙还能够作得到的话,那你这个淫欲的心没有,作到心地清净,那就太难了。你就是初果圣人,都作不到心清净——你在这里。

所以你只是持五戒,出不了轮回,你得要搞清楚。佛陀在世的时候,一个水平很高的优婆塞、优婆夷持五戒,最高的也只能证到三果的圣位。你就是三果,也没有出轮回,阿罗汉才出了分段生死;你证阿罗汉,还要断上二界的思惑。

由此我们才能够认知到:阿弥陀佛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啦。阿弥陀佛的大愿,是知道我们靠自力修行很难断见惑、思惑的,才会施设一个法:你只要信、愿,念我的名号,我就来接引你;虽然你一品烦恼没有断,我能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的大慈大悲。

乃至五逆十恶的罪人,临命终时念十声,都能够蒙弥陀愿力加持,横超到极乐世界去。乃至于你就破戒了,在通途法门你绝对要下阿鼻地狱,没有一点商量余地——不通忏悔的罪业,你这时候发起大惭愧心哀求、呼救,阿弥陀佛都会来帮助、来拯救我们。

所以这个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无限的广大呀!大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他因地发愿就要度尽阿鼻地狱苦难的众生。能够下阿鼻地狱的苦难众生,是世界上最重的罪恶。他都敢去作的人——这死路一条的人、谁也救不了的人,那阿弥陀佛的大愿就能“起死回生”,都能拯救他,只要他愿意去。是这么一个法门。

由这样的弥陀的深慈大恩,一切罪恶的众生才得救了。这一点跟通途的法门是不共的,一定要了解这个。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的这个特点。所以在净土宗,你就是带业。你的淫欲的心没有断,甚至淫欲的行为没有断,你只要具足深信、切愿,恳切的念阿弥陀佛名号,你都能够带业横超。是这么一个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淫女(妓女)的开示

1、《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复应语言。善男子。...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

到极乐世界能得寿命无量,修行永不退转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为什么一念佛就邪念顿生

问: 请问法师,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邪念顿生,为什...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

念佛把恶业的种子给它激活了

当我们业障很重的时候,我们念这句名号,会感觉到忏悔...

让目标看得见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推荐】《楞严经》是末法破邪显正的斩妖剑

关于《楞严经》,来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谛的法师,...

平等、无求、无贪

在佛教讲平等,看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也都是佛,一...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

放生,你误解了吗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理解和支持放生。 有人认为频繁的...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哪一宗最好

有一天,法启禅师听到几个小沙弥在讨论佛教宗派的问题...

【推荐】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