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印光大师  2019/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

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

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华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华,则自可顿愈矣(若不敢作莲华上坐立,恐致或有魔事,但向脚底下想,此种心火头火,均可不生矣)。

复沈弥生居士书

如诚法师白话译文:

念佛闭上眼睛,容易昏沉,如果不善用心,或者会有魔境。只要眼皮垂下(就是所说的:如佛像的眼睛一样),那么心就会沉潜不浮动,也不生头火。你念佛时,头上好像有东西摩抚,以及牵制等情形,这是念佛时,心朝头上想,导致心火上升的情况。

如果眼皮垂下,以及心向脚下想,那么心火不会上升,这个病就消灭了。千万不可以认为这个是工夫,又不可以害怕这个,认为是魔境。

只要至诚摄心而念,并且观想自身在莲华上坐或立,一心观想自己所坐立的莲华,那么自然可以顿时痊愈了(如果不敢作莲华上坐立的观想,恐怕导致或有著魔之事,只要向脚底下想,这种心火、头火,都可以不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大安法师:往生到边地疑城

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

净土法门不需要标新立异

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苦的本质,所以出离心很重...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杀业积久,则爆发灾害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

平静乐观的处理困难与挫折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末法时代怎样寻找善知识

问: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自...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宣化上人:四摄法

浅言之,善知识就是有智慧的人,恶知识就是愚痴的人。...

信佛后遇到大病苦,应该如何应对

问: 请问法师,对于一些信佛的人,信后遇到一些大的...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

一天是一生时光的缩影

一辈子到底是多长?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还是一百...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