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大安法师  2020/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啊。按通途的修法,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就命终了,寿命有限啊。

所以只修禅不念佛的开悟之人,十人有九个都是这样,没有等到他见思惑断尽,就命终了。命终就有“后有”。因为见思惑还没尽,他就有中阴身,这样十个人中九个人都会蹉路(蹉跎、耽搁、误事之意)。

临命终时阴境现前(你多生多劫乃至今生,所有善恶业力的境界一起现前),那在中阴身阶段,就像多少级的台风啊!自己很难作主宰,就随着最猛烈的业力去投生到善道或者恶道,在这时是一丝一毫都做不了主宰。

就好像你欠了很多人的债,债主都上门要债,但你欠哪个债主的债最多,他的力量就最大,他就先把你抓住,强者先牵。

这时候心里面的善恶种子都出来了,起现行了,就随着那个力量大的种子,投向什么地方去了。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境界。所以很多开悟的人在这个时候又都随境轮转去了。

这里就举出几个例子:五祖师戒禅师,一转生就成了苏东坡。“五祖”是一个寺院的名称——五祖寺,那有位师戒禅师,是宋代开悟了的禅师,在那个时候知名度很高,声动全国。

但是他虽然开悟了,却没有断见思惑,并且他也没有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一转生,就成了一个大文豪——苏东坡。

通过苏东坡一生的德业来看,由于他宿世的善根,他对佛法理解得倒很通畅;但是从他的行为上来看,他在杭州做官的时候,还流连在那些歌妓之间。那说明什么?

说明五祖师戒禅师连见惑都没有断。断见惑就得初果了,初果圣人如果转生的话,就是断他的命,他也不会去邪淫的。苏东坡连见惑都没有断,更何况了生死呢?

但他宿世有参禅开悟的功夫,所以他各种学问、文采非常好。但你把出世间的佛法,转为世间的一个文豪,已经是下降了太多了。

草堂青禅师也是禅门的一位大德,转生成为曾鲁公,做大官,五十岁拜宰相。曾鲁公对佛法的了解还不如苏东坡。

还有真如喆禅师,也是禅门了不起的人,一转生,到大富贵处,印祖在《致广慧和尚书》里面谈到,大富贵处是什么?就是成了宋代的一位皇帝——宋钦宗。

做这个皇帝也很可怜,他的父亲宋徽宗,打不过金国,就把皇位禅让给他的儿子宋钦宗,宋钦宗得到皇帝位两年,整个国家就亡了。还被金人俘虏,他们父子俩被俘虏到五国城,称臣,受尽羞辱。你看一生修行开悟,转生成了这么一个可怜的皇帝。这还是比较高明的。

还有更差的,海印信禅师,一转生成了他的大护法朱防御家的一个女儿,为施主家做女儿去了。

他圆寂那一天,正好朱防御的夫人生了一个女孩,大家都看到海印信长老到他家里,夫人就生了一个孩子。所以这个事情全杭州城都知道。当时,圆照本禅师在她满月的时候,还特意去看望她。

这时候朱防御的夫人把那个小女婴抱出来,这个小女孩看到圆照本禅师还笑,这时候圆照本禅师就棒喝,说:印长老,你错啦!这个小女孩一听,大哭一声,就死了。死了又到哪儿去了呢?那就不知道了。

如果这些人能够相信净土一法,都是上品上生的人物啊。可惜“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了。这个阴就是中阴身的业力覆盖了我们的妙明真心,让它不能显现。

“瞥尔”就是眨眼之间,非常快。你看,可不就是大彻大悟者,若不求生净土,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耽搁了自己了生脱死的大事。

这事关系重大,不可不辨啊。天如维则禅师也说:大悟之人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他真的悟了,那种求生净土之心,是万牛莫挽,一万头牛的力量都不能挽回。

如果说一个人开悟了,他还不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明他的悟还没悟彻底,“保管老兄欠悟债”,悟得不够彻底。

《印祖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黄豆替佛珠,念佛供养两不误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黄豆,每念佛一声,过豆一粒,一...

自私自利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

发了菩提心以后,如果想真正地利益众生,身口意三门必...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在家居士如何修学净土

问: 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

痛苦恐怖及不顺,都由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顺,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问: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济群法师答: 关键...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

朋友有四种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

妄想,是你给它力量的

我们调伏心中的爱取,不是说我们贪爱外在的世界,其实...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钵,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