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净界法师  2018/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前面是从绝待圆融的角度来看真性,这个地方是从对待的角度。

“中间无实性。”能见的六根既然不可得,所见的六尘也不可得,那么中间所生起的六识的了别,也是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这个“中间”指的是谁呢?正是指的六识的想象。“是故若交芦。”所以我们常说根跟尘的关系,就像交芦一样,两根相连互相依存,而中间的虚空就像六识的作用,是没有实体的。这个地方把整个根尘识的相互关系就讲得很清楚了。

“结解同所因。”所以众生的系缚跟圣人的解脱并没有二因,皆是六根所生起的。“圣凡无二路。”圣人之道是由六根的智慧观照而生起,而凡夫的道也是由六根的颠倒而生起,所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完全是由六根所生起。离开了六根,就没有凡圣之道。圣凡都是在六根当中活动,只是一个是随顺于六识的妄想,一个是随顺于智慧的观照,产生差别。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圣凡无二路。”我们一再强调六根,蕅益大师说,那为什么我们不强调六尘呢?因为六尘也是依他起啊。

你在六尘当中你就很难修学了,你试试看。遇到事情,我们把所观境锁定六尘,那你就完了。诶,这件事情是他错,这件事情是你对。我们分别六尘的好坏,那你就很难修学。

所以你看,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把心收摄回来在六根当中。所以你修学,你的心经常在六尘活动,你就完了。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不要去管对错。不是说你不知道对错,你知道就好,但是不要再往这个方向想下去,煞车!知道这个是业力显现,这样知道就可以。因为你要守住六根,因为你再往下那就是六尘六识了,那就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人家说我的坏话要怎么办

人家说我的坏话,为保护自己而到处去澄清、辩解,甚而...

《楞严经》里辨别邪师的方法

1.毁谤出家,轻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你们...

嘴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师父总有师兄背后偷偷说我。 嘴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戒邪淫七步曲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

女儿的礼盒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

一个恶念使亲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

对治贪嗔之心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宣化上人:修行人的孝道

今天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孝顺父...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