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衍慈法师  2016/10/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

“脸上无瞋真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心里无瞋无价宝、不生不灭是真常”。

(1)脸上无瞋真供养

人,第一眼被人看见的便是脸,所以一个人有笑容,令人心生欢喜,便结下良缘。有些人经常黑口黑脸,别人看见了,都怕了他、远离他。笑容要由内心发出来,微笑是一种美德,令别人欢喜接近,这是真正给人布施结缘,是最好的供养礼品。

(2)口里无瞋出妙香

嘴巴,要用来讲好的话、讲有意义的事,讲佛法,多念佛念经。不要说是非长短,不利于团结的话,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丧邦,邦是国家,把范围缩小,便是家庭,语言用不好,往往造成家破人亡。

很多口业典故,都提及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所以,大家要慎言。作为一个佛教徒,对无价值的话不要讲,以免造口业,要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更加不可以打妄语、恶语、绮语、两舌等。

人的舌头,为什么会这么短呢?就是因为口业不清净之故。经上说,若三世不妄语,其人舌头长可覆脸。弥陀经上说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因为十方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所以舌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如果我们不妄语不讲是非,口业清净自然出妙香!

(3)心里无瞋无价宝

无价宝,是说其价值数之不尽。

世上所有万事万物都是有尽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不究竟的,经上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佛陀在《八大人觉经》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说明,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如火一烧,水一漂,什么也没有了,(嘉利大厦的火灾便是一例)。山河大地,都在成住坏空变迁着,我们的身体生老病死,心念生、住、异、灭。明白万法唯心,心若清净无瞋,行为自然端正,那就真是无价之宝。

(4)不生不灭是真常

不生不灭是讲我们人人本具的自性。真常者,永恒不变是指我们的自性常住。

以上四句偈,教我们如何以礼待人,以事显理,便见自心中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

一切行为中都应当恭敬有礼貌

曾经,克珠杰和贾曹杰都是萨迦派的学者,他们有一次要...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

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

问: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何谓「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推荐】念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有的人念佛数目念很多,但是并没有得到信心和欢喜,为...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

从双腿看到全身病

在中医看来,头痛不能光医头,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为...

三种方法可以检验益友

《过去现在因果经》: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

职场从「倒水」开始

大学毕业前,我觉得堂堂大学生,做一个公司的文秘,应...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 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