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王日休居士  2020/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想。行谓所行。识谓辨识。此五者蕴积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谓之蕴。

又谓之五阴,谓阴暗真性也。色身终归于坏,受用随时即过,色受岂不空乎。且如思想一物,既得之则无想矣。想岂不空乎。所行之事,回首尚如梦幻。行岂不空乎。识尽千种事物,再生不复能识。识岂不空乎。

一切苦厄,皆从五者生。若能照见色身为空,则不泥于色身而畏死亡,是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受用为空,则不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思想为空,则不泥于思想,而意乃无所著。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

照见所行为空,则不泥于所行,而可以息迹。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辨识为空,则不泥于辨识,而可以坐忘。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故照见五蕴皆空,则度过一切苦厄。此五者皆不是真实,乃真性中所现之妄缘。若六根六尘六识十二缘四谛皆此类也。

【演莲法师译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色,指色身。受,指受用。想,指思想。行,指行为。识,指辨识。这五种蕴积不散,以致真性受壅塞遮蔽而不能显现,所以叫做五蕴,又称为五阴。是说这五者能使真性阴暗不明。色身终归衰亡,受用随时即过。

这“色”和“受”岂不都是空的吗?又如心里想着一样东西,既然得到了,也就不再想了。这“想”岂不也是空的吗?回顾过去所行的种种事,犹如梦幻,这“行”岂不也是空的吗?识尽千种事物,流经转世就全都忘了,这“识”’,岂不也是空的吗?

其实,世间一切苦厄,都是由这五蕴产生出来的。若能照见色身是空,就没必要拘泥于这个色身而害怕死亡,也就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受用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

照见思想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思想,而使意地清净无所著,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所行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所行,而可以闲居息迹,是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辨识为空,就不必拘泥于辩识,而可以达到心法相应、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

因此说“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过一切苦厄。因为这五者都不是真实的,乃是真性中所现的妄缘。就像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因缘、四谛,都属于这一类。

《龙舒净土文》五蕴皆空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要确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一位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居士向清净诉苦:近期业务不景气...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苦难到来时,这时候该怎么办

无论什么人,只要造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报就是...

结合科学以阐明佛理

忆于注经之初,曾拟广引最新科学成就,以为譬喻,或作...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一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请合掌...

外器世界最终会被七火一水毁灭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铁围山...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

清洁我们的内脏

【肠】 肠道中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比如,益生菌和...

「我执」让我和老公渐行渐远

昨天早上,一纸离婚协议书,把我的婚姻带到了迷茫的境...

妙华法师: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六祖大师对智通法师说,你...

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

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苏东坡的...

《三宝歌》浅释

大家都很熟悉《三宝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关于寺院的经济来源

在早期的佛教僧团,僧人遵循传统的乞食制度,物质生活...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

人对他人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没有人能完全...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