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2020/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顗的父亲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经国之才,受到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被奉为门下宾客。萧绎就是后来的梁元帝。萧绎称帝后,又拜他为散骑常侍,封益阳侯。

据说,智顗的母亲怀孕时,曾梦到五彩香烟萦绕着自己,生产之时,幽幽神光降临,空中还有人说话的声音:“宿世因缘,寄托王道。”这些都似乎预示着,智顗将来必有一番成就。他的父母,对他寄予着深厚的爱和期望。

公元555年,西魏大军南下江陵,将梁元帝围困江陵城内。梁元帝兵败后,南朝梁再次元气大伤,不久便由南朝陈取而代之……十七岁的智顗在目睹了家国破败,亲属流徙之后,加深了对“无常”的体悟,他感慨“叹荣会之难久,痛调离之易及。”智顗在长沙寺的佛像前发愿誓作沙门,以负荷正法为己任。

然而,他的父母爱子情深,哪里肯让他出家?面对家人投出的反对票,智顗的选择是随顺。出家也需要因缘具足,若父母恩亲不同意,便说明自己的因缘尚未具足。智顗的选择,既是随顺父母的心愿,也是随顺自己的因缘。此后,智顗在家精进用功,“刻檀写像,批藏寻经,晓夜礼诵,念念相续。”

一天,他在拜佛的时候,恍惚间看到了临海耸立的高山顶上,有位僧人在向他招手,山僧接引他进入一座寺庙,殿堂中都是他自己刻写的佛像。智顗在梦境中悲泣陈述所愿,山僧手指佛像,对他说:“汝当居此,汝当终此。”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拜伏在佛像前,梦中的眼泪洒了一地。从此以后,智顗愈发精进勤勉。

时逢乱世之秋,智顗的双亲先后离世。在为父母守孝期满后,智顗在父亲故旧、湘州刺史王琳的勉励和资助下,实现了他出家的心愿。智顗最终在湘州果愿寺剃度,跟随法绪法师持戒修学。

与《法华经》的缘分

受持比丘戒后,智顗前往衡州大贤山,专诵《法华经》《无量义经》和《普贤观经》,同时勤修忏法。智顗心净行勤,见证了一幕“胜相”:他梦见自己在一处庄严的道场中,一边口诵《法华经》,一边整理佛像。

公元554年,慧思禅师从北方避乱南下,在光州大苏山隐居修行。公元560年,智顗进入大苏山拜慧思为师,据说,两人一见面,慧思禅师便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师承慧思,大苏开悟

在大苏山的这些年,慧思禅师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佛教理论和实修制度,并形成了以《法华经》为至高经典的师徒传承。智顗拜入其门下后,便跟随他修习法华三昧和止观法门。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根本典籍的缘起,还得从慧思禅师说起

在慧思禅师的指导下,智顗日夜勤奋,精进修学,进步神速,在佛理和实修两方面都有了不俗的领悟,终于证入法华三昧。后世将智顗证入法华三昧的经历称为“大苏开悟”。在这之后,慧思禅师常令智顗代为讲经,智顗亦不辱师命,辩才无碍,禅意均弘,渐渐声誉大振。公元567年,慧思禅师正式付法于智顗,命他传灯化物,延续佛种。

与天台山的缘分

公元575年,智顗率亲信弟子二十余人来到会稽天台山。当时的名僧宝光禅师已在此主持四十余年之久,他听闻智顗的到来非常欢喜,他在天台山另造寺院,请智顗安住于此。

智顗幽栖天台山的十年时间里,自修自学,建立起天台宗完备的理论体系。智顗也被称为“天台大师”。

智顗安住天台山以后,陈后主于一年之中连向天台山发出十七道敕文,向智顗问候请教,是故,智顗虽人居深山,但他在社会上的名声却日益弘大。公元585年,智顗应陈后主之邀,前往金陵传法。陈后主亲率百官,敬开法筵,恭请智顗升座,开讲《大智度论》。四年之后,隋文帝杨坚攻入金陵,陈后主被俘,陈国灭亡。智顗为躲避兵乱离开金陵,策杖荆湘。

公元591年,智顗在晋王杨广的反复敦请下,赶赴扬州,主持“千僧法会”,在这场法会上,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亦以晋王的身份,回赠给智顗“智者”的名号,从此智顗一直被人们尊称为“智者大师”。之后,智顗离开江都,先后去了庐山、潭州、南岳、荆州等地弘法。

归葬天台山

公元596年,智顗再次回到天台山,一路上,民众扫径清道,虔心相迎。阔别十二年后,智顗重回天台山,一面主持修整寺宇,一面大力重振纲纪。同年10月,杨广再次遣人邀请他入扬州讲法。临行前,智顗散去物资以施贫者,又将天台山下拟建的寺院图纸嘱咐给弟子。

智顗与使者行至是石城寺时,称自己身患疾病,无法再前行了,他对弟子说:“我因不辜负王言来到这里,我因知道自己命终于此而止步。”之后,他把衣钵分为两份,一份奉弥勒,一份奉业力,并命侍者净扫室内,香汤沐浴,结跏趺坐,于十月廿四日安详圆寂。

智顗圆寂前,曾向晋王留有一封书信,请他护法建寺度僧。第二年,晋王按照智顗的遗愿,在天台山修建寺庙,赐名“国清寺”。智顗的遗体也被移葬回天台山。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建立了一套完整、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止观思想、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性具实相论、性具善恶的佛性说等。智者大师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天台宗之后的发展基础,而他本人也被共认为是天台宗的创宗之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惟贤法师: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两千年来,以中印文化为主的东方文明,光耀世界,它是...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带业往生释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

律航法师往生的殊胜事例

律航法师,他本名黄胪初,是一个陆军中将。因为他的女...

慧远大师画传

一、出生书香,聪颖博学 中国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

唐代高僧承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其实想...

亿万人心中的菩萨--证严法师

数月前我就听说,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发...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蚂蚁三昧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

【推荐】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

铁窗下的忏悔

再度入狱,虽近不惑之年,却开始对自己生命产生疑问:...

睡觉的10个禁忌

一、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这是经常听到一般人慨叹的话...

何谓无所住

问: 何谓无所住? 慧律法师答: 无所住就是不能执着...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最美的孩子

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

圣严法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的变化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