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净界法师  202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种烦恼罪业的生起,它的病根只有一个,就是颠倒妄想。

佛陀解释颠倒妄想,是分成三部分来解释。

第一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来自于业力的刺激。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会由于业力的因缘产生痛苦跟快乐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感受的下一剎那就刺激我们的妄想、想象,想象久了以后,就产生了一种执着。

当业力与妄想、执着混在一起时,就很难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佛法给它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无明,就是说,它已经形成一种思想上的盲点。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创造痛苦,但是他还是会这样做。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没有任何理由!所以我们凡夫在无量的生命当中,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最严重的就是颠倒想。这种颠倒想,从《楞严经》的思想来看,已经没办法自我调整。

因此佛陀的出世,第一个就是要解决颠倒想的问题。佛陀在解释颠倒想,要破颠倒想时,第一个概念,先解释业果的道理。就是说,生命的痛苦跟快乐,是由业力决定的;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

从业力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业力在得果报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助缘——祸福由因,改变在缘。所以懂了业果以后,我们就开始去注意内心当中的业力。我们必须把重大的业力消灭,就是不能给这种业力太多的助缘。

其实,业果的思想,它的重点还不在断恶业,而是在断恶念。我们没办法去解决无量劫来所留下的业力,这是现实问题。生命太短,业力太多,尽虚空不能容受。从业果的思想,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答案:我们虽然身负重罪,但是不要去刺激它。

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地雷,但是临命终时,无障碍是怎么安立呢?这些地雷你不碰它就没事了。所以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你不要去碰它。我们的生命中有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但是我们不能有强大的恶念去刺激它。所以在业力生起现行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就是闪过你心中的地雷。

我们的地雷太多了,没办法解决,到净土再解决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碰触地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就是要闪过心中的地雷,不要让它在临命终时爆炸。从业果当中,我们开始去忏除罪障,积集资粮,创造一个临终安乐的环境,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注意自己的业力,注意自己的恶念。这是第一个思考。

从安乐的思考慢慢地我们提升到一种解脱的思考。前面是不要让自己产生痛苦,这个地方是不要创造一种生死的业力,这更微细,就是调伏爱取。

佛陀在解释调伏爱取时,主要是建立在无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基础之上。无常的思想就是说,虽然生命的安乐是美妙的,但是这种安乐不安稳,它夹带很严重的过失,就是“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我们得到了快乐,但我们感到害怕、担心失掉快乐,内心感到遗憾、忧恼。

所以佛陀讲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就等于把三界里面所有的果报,包括天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

诸行无常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三界没有快乐。一座房子起火燃烧了,谁能够幸免呢?就算有快乐,你还是在这座房子当中,房子在燃烧,你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所以诸行无常,佛陀就是把前面业果建立的安乐果报全部否定了,三界里面没有真实的快乐,轮回是毫无意义的。

就像做一场梦,你梦中很快乐,醒过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快乐没有意义,它迟早会破坏。

从有相的业果思想到无相的涅槃思想,其实这两个思想都不圆满。

因为业果思想偏重在有相的这一块,涅槃思想偏重在涅槃无相的寂静这一块,所以都没有中道圆满的概念。也就是说,业果的思想跟涅槃的思想都是佛陀的方便说,不是佛陀真实的本意,那只是出于对治。因为我们喜欢造罪,佛陀讲业果的道理;我们喜欢爱取,佛陀讲无常无我来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二力与他力法门是否一体的两面

问: 请问师父,二力法门与他力法门虽说法不同,但是...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 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用几十年的苦难,换取永远的解脱

人生的晚景是凄凉的,不管你是鳏寡孤独,还是子孙满堂...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每个众生都有他不同内涵的恐惧的理解与表达。对于一个...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

人之为贵

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 修德:以布施...

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问: 佛法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索达吉堪...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

别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黄帝内经》,你就会更加谦卑,知道自己...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问: 师父,我原来诵《地藏经》,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再介绍另一位潘谢映梅老太太,本来末学不认识她,是除...

生气会伤哪里

俗话说气大伤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气冲冲的时候做到心...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

星云大师《禅者云游与参访》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我前天和昨天都在这里讲禅...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